政府一眾高官又為《經濟學人》一篇報道而心躁,事緣該報社最近力數香港營商環境變差,其中包括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各方面,結果是把香港營商環境排名由第5名降至第11名,比新加坡還低4級,於是高官們沉不住氣,公開與《經濟學人》對質,其志可嘉,但其情卻不可憫。
這等一年一度、為要新聞而做新聞的排名遊戲,沒有甚麼實際意義,這有點像那些財經雜誌,每年照例弄一個世界10大首富之類的排名榜,至於那些榜上有名的是否真的是10大首富,只有天曉得。世上真正巨富是盡力隱藏財富,外人哪能知曉,而且也從來沒有巨富去挑戰那些排名榜,結果是有資格和有理由去關注的一群(即巨富們)卻「睬你都儍」,反而那些與財富沾不上邊的眾生看得津津有味。無他,他們當花邊新聞看而已。
同理,那些所謂世界最佳營商城市榜也同樣屬無聊一類。試問在現今資訊和交通發達的世界,任何公司如要到某地營商,那有不親自考察和體驗數次才作決定,絕不會隨便根據排名榜的名次作決定。
而且《經濟學人》所列出的評審條件不一定適合所有企業的營商要求,即使條件一樣,但考慮的比重也有不同,例如有些公司認為完善的規章制度最重要,但有些卻認為工資廉宜最重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商業訴求,每間公司各自都有一本帳,所以那些《經濟學人》之類的排名榜便顯得實質意義不大。不然,以中國現在排名榜位列第42位,應該絕不會成為吸引全世界外商投資最大的國家,這是事實勝於雄辯的最好例證。
由營商環境的排名榜聯想到該雜誌近10年來對世界重大財經事件的預測,其總體成績實不敢恭維,舉其大者而言,1994年中國宣布人民幣與美元併軌,定滙率為人民幣8.62兌1美元,《經濟學人》立刻著文大力抨擊此舉必定以失敗收場,人民幣必大跌。但事實上自併軌以後,人民幣不斷有升值壓力,至今未停,現今兌美元滙價已升至8.27水平。
此外,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該雜誌又預言南韓、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將會深陷經濟崩潰的泥沼中,需要很多年才能有轉機,而且指南韓可能會因經濟崩潰而引至北韓入侵;馬來西亞更因當時實施外滙管制令外資卻步,其結果是經濟恢復無期。以上那些駭人聽聞的預測,隨着翌年亞洲經濟復甦而不攻自破了。
又在98年底,當石油價格跌至9.5美元一桶時,該雜誌又以封面標題「石油氾濫」為主題,並預言油價短期內會跌至5美元一桶,事實是98年12月為油價最低月份,此後油價不斷上升,3年後的今天,油價仍維持於25美元一桶。再以近的來說,911事件後,該雜誌又斷言美國從此步入衰退,股市也會一蹶不振,但上月發表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根本沒有經歷衰退,而且經濟已在去年第4季開始復甦,股市也自去年9月起已迅速回升,現已重上911前的水平。
試問以如此「成績」看,是否值得我們的高官為此辯護,因而間接幫該雜誌抬高聲價?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