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產代理突然宣布在5月開始便不再替客戶用信用卡入票,為免有人濫用其服務。自98年金融風暴以來,香港樓市跌了很多,很多業主已經對香港樓市完全死心,以前所謂藍籌屋苑,例如九龍東的麗港城,高峯期呎價達七八千元(不是海景)那些,但現在平均價只約三千元,和將軍澳新樓價格差不多。
過往私人住宅的買家以中產階級為主,樓市有換樓機制,先由細樓開始,當物業價格及工資上升之後,便賣掉原有的物業,轉購大些的單位。但金融風暴之後,樓價大跌,減薪及裁員之聲不絕於耳,已擁有物業的中產階級便給所持有的物業困着,換樓機制被瓦解,結果是樓價一沉不起,地產股股價亦大跌。
樓市生態已改變,發展商及地產代理亦紛紛改變策略,因為中產階層的財富被物業困着,因此一些中型至大型單位銷路受到限制,其中一個出路就是興建更多的豪宅或小型住宅單位。金融風暴對於富豪來說是有影響的,但相比他們的財富,仍然有足夠的財力去購買豪宅,問題是有沒有一些地點適中、質素較優的豪宅給他們購買。由於好的豪宅地皮供應有限,所以就算豪宅有承接力,發展豪宅都不能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所以現時發展商的策略是以中小型單位為主,對象就是一些首次置業的人士。近日就有「三十族群」的名詞出現,就是指一些置業的人士有不少年齡在三十歲以下,學歷是大學大專畢業,平均工資每月萬多二萬元。這個類別的置業人士,特性是缺乏首期,購買樓宅的首期,如果不是來自政府資助、父母支持的話,便是來自發展商的特惠付款辦法,或者靠現金回贈。
地產代理亦希望多做點生意,於是容許置業人士用信用卡支付認購費,地產代理則代為支付本票予地產發展商。因為信用卡公司會收取費用,地產代理就承擔了信用卡公司的收費,但近日發覺有些人存心欺詐,用信用卡向地產代理入票,然後假裝揀不到心水樓而放棄認購,結果地產發展商便把本票交回那位人士,地產代理則蝕了信用卡公司所收取的費用。因為信用卡一般都給予60天以上的數期,而由地產代理公司碌卡,亦省回現金透支的費用。如果那些人存心欺詐,甚至可以藉此套現,然後拿取大筆現金之後申請破產,結果信用卡公司便出現大幅壞帳,為了堵塞這漏洞,便要中止這服務。
邢利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