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高官問責制新架構拍板定案後,特首董建華已開始重組其內閣班底,雖然一向慢熱的他至今仍未正式接觸三大司長,但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日已對本報首次明確表示,願意在問責制下繼續出任特區「財爺」。而據政府消息透露,為保持政府運作的穩定性,現時三大司長均將會獲留任,充當特首的重要副手,以形成「三司輔特首」的權力核心。 記者:陳慧兒、黃漢軍、王惠芳
梁錦松昨日透過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表示,特首目前尚未就留任問題接觸過他本人,但他本人非常樂意為社會服務,發言人引述阿松說:「假如董先生邀請我,我會樂意繼續出任(問責制下的財政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前日出席英商會午餐會演講時,雖然亦表示未獲特首接觸,但他暗示:下次再與嘉賓見面時,「說不定已有了另一種身份」,屆時也許會成為「內閣部長」,明顯對留任問題充滿信心。
而在上周特首公布問責制方案後第二天,曾蔭權在其官邸接見傳媒時,雖然曾表示自己「沒有說過一定做」,但他亦已表明:「人選等董先生決定,我對自己有信心。」他更強調將來的政務司司長「不會是無兵司令,更不會游手好閒」。
至於曾經去意甚堅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自從二月北京述職後已口氣放軟,一再表示「等待特首公布」,顯然在北京強力要求下,她延任亦已成定局。不過,由於梁愛詩已年屆六十三歲,比董建華僅少一歲(見圖),政界盛傳她只答允延任兩年,待物色到合適繼任人後就退休。
儘管三司留任輔助特首已成定局,但據了解,部份官場人士對董建華慢條斯理的作風頗有不滿,認為他應及早宣布名單,並盡快訂明各司長的權責具體範圍,以便穩定軍心。
政府消息人士強調,根據問責制方案,未來三名司長雖然名義上與十一名問責局長「平起平坐」,但「排名在先」,並深得特首倚重,實際上充當特首「左右手」的角色,等於三名「副特首」。
不過,若將問責制新方案與現時三司的權責內容相比較,卻明顯大有差別,其中政務司司長的職權削弱最大。據現時政府網頁列明,現時政務司司長是「公務員和政府總部首長」,統領十個政府決策局,又是行政會議的最高職級當然官守成員,擁有行會議程的最後決定權,並與另兩名司長同為行政長官的首要顧問。
但是在問責制下,除了仍保留在代理特首職務排列最前外,其餘權力全部被剝奪,連「首要顧問」亦變為了「第一副手」。
至於財政司司長職權亦大不如今,在問責制下,現時有關財金系統的六個決策不再隸屬於「財爺」,變相成為「無兵司令」,只好集中力量制訂其每年的財政預算案。
三司長之中,律政司司長的變動最少,仍然擔任政府首席法律顧問,但該職位轉為問責官員的角色改變,卻引起法律界諸多憂慮,包括擔憂會影響港府檢控政策的政治中立,以及司法人員的任命可能會受到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