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經濟 - 王岸然

本土經濟 - 王岸然

陳婉嫻在經濟學者及城市規劃師協助之下,向政府提交建議,詳述在黃大仙區推動一些本土經濟的活動,希望解決失業的問題。嫻姐若然成功,功勞大矣!但這些構想被另一位經濟學者雷鼎鳴看淡批評,只是向市民提供一個假希望。他認為這些計劃只是政客與政府向市民「交功課」,聲稱已為改善失業而盡力。
不必認真探究誰的見解更高明,十個經濟學家會有十一種不同的理論,說來都會是頭頭是道,但又有幾多個本地經濟學者曾經認真研究本地的經濟問題,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救港方案?大多只是講就天下無敵,做時卻是無能為力。
陳婉嫻最小是切實地提了點意見,做了一些事情,這點心意總應被讚賞的,總勝過那些只知在空泛的政治議題上吵吵鬧鬧吸引傳媒的政客吧!自然,何謂本土經濟還是一種未定的概念,大概不離小販式的貿易、互助式的服務交換、街頭表演,不妨視之為低下階層的小經濟圈子活動,小市民自行創造經濟活動以抗拒大吃小的所謂全球經濟一體化。
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更差,政府曾經開放街道任由市民擺賣,成為小販認可區,旺角多條甚有特色的購物街,就是這樣出現,還成為旅遊賣點。
香港不發展這些小市民自力救濟,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也不成,因為政府根本是無法解決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