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檢討公務員薪酬政策及制度的顧問報告昨日出爐,羅列新加坡、加拿大、英國、澳洲及新西蘭五國在有關方面的最新發展,並提出一系列與改革本港公務員薪制有關的問題,進行一個月的公眾諮詢。顧問指上述五國已將政府的負擔能力,成為薪酬調整的主要考慮因素;並逐步將薪酬與工作表現掛鈎,故認為香港可進一步推行以「績效為本」的公務員薪酬政策。 記者:盧文烈、譚暉
顧問研究發現,大部份國家已不如以往般着重公務員薪酬與私人機構的對比關係,轉而以財務負擔能力作為主要衡量薪幅的準則。同時將薪酬管理職能下放,由各部門決定員工薪酬;而除新加坡外,其餘四國會獨立處理紀律部隊的薪酬事宜。
報告認為,雖然港府近年已推行一些關於薪酬及職級的改革,但與其他國家比較,仍然受到局限。由於各國的公務員薪酬改革已見成效,因此認為香港值得深入檢討公務員薪酬政策。
報告又指出,大部份國家傾向採用較簡化的薪酬及職級制度,一般趨勢是採取彈性薪幅制,即在一個薪酬幅度之內,按員工表現決定加幅,放棄固定增薪的做法;同時又將各項津貼納入薪酬之內。各國亦已廣泛採用按個人表現及整體經濟表現決定薪酬的方法,個別國家的高級公務員,按個人表現的薪酬佔整體薪金兩成。
顧問共列出二十八條有關公務員薪酬改革的問題,諮詢公眾意見,包括對高級公務員採用的政策應否與中級及低級不同,以及應否把薪酬效益掛鈎元素引入薪酬制度等。公務員薪酬政策及制度檢討專責小組主席楊家聲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小組現階段對改革沒有既定立場;小組成員陳智思則表明,由於各國情況不同,因此難以斷定哪些改革適合香港。
據了解,港府內部認為,進行公務員薪酬架構改革並非當前急務,公務員事務局也沒有為改革進度定下明確時間表,因此有官員私下表示,外界毋須對報告「太緊張」。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昨致函全體公務員,重申政府會以審慎態度進行各項建議。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出席公開場合後表示,在檢討的整個過程中,政府一定會留意公務員在服務上的穩定,避免影響服務質素。專責小組在收到意見後,會在今年七月發表最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