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問責制「以人為本」的廢話 - 毛孟靜

毛論如何:問責制「以人為本」的廢話 - 毛孟靜

董建華推出的問責制,可能是自上世紀以來香港出產最悶蛋的政治故事,以及笑話。忽然,港人治港的理念,淪落回到封建時代,還盼特首請到賢能部長,還望昏君身邊不會出現助紂為虐的奸臣。香港政治,出現這一款「以人為本」。
毛孟靜

特首自行公開闡釋,根據《基本法》,他本來就集行政權力於一身,差點就是大聲說明,之謂「一港人治港」。而根據各高官為問責制的吹風,可憐這土皇帝卻愀然不樂,因為所有榮耀歸於他,所有「孭鑊」也歸於他,但在新的制度下,特首下放權力,讓高官為失策負責,可為眼前的施政困局殺出條條生路。

續享中央集權
不變的,是特首一人續享中央集權,由他請人,由他「炒」人。在去年十月宣布問責制的前後,明明有高官公開承諾,政府會就此議進行公開諮詢,事到如今,顯然已不了了之。就算對賭波合法化這樣的單一爭端,因為見社會出現鮮明分歧,政府也不敢貿然去馬。但問責制這彷彿重大許多的事宜,政府卻急於鋪排成既定事實。
這樣急,不也就是由人的角度出發,以人為本。新任期,要清除陳方安生一類把「良心」兩字掛在胸口、不忠於董建華、可能也不忠於中央的高官。
於是,要找跟他「治港理念相近」的人,組個真正的董班子。本地新聞界,也真跟着起哄,不但沒有就政府違諾不搞公開諮詢而窮追猛打,反而日日熱烈地貼熱門冷門人選,樂此不疲,滿足香港人傳統上愛看排名榜「跑馬仔」的心態。
無意,甚或有意間,讓人忘記制度,由人出發,吹捧政壇新星。有所謂「知識分子報」的社論,在支持問責制之餘,說新制成功與否,有賴由誰出任部長新職。這種論調,不就像世世代代的老百姓,還望出個好皇帝,或起碼皇帝身邊有忠臣,帶來國泰民安。

缺乏社會共識
連鄧小平也曾說,沒有好的制度,好人也做不了好事。這問責制尚多含糊其詞之處,既乏社會共識,遑論人民授權,政府如此死纏爛打地要推行,天佑香港。
即使在現行的公務員制度下,虔誠的天主教徒曾蔭權,對包容法輪功也只能支吾以對;就居港權的人道考慮,也只顧左右而言他。而林瑞麟在本周的一個電視訪問中,就一口咬定問責制已得社會「廣泛支持」(generalsupport)。
董建華身邊的新人,會是甚麼人?不管是來自公務員體系內外,他已說明,會與他的理念相近。他的理念是甚麼?「中國好、香港好」。當然中國先行,在許多市民眼中,也就是擦北京鞋,揣摩上意。

關心特首表現
由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當主席的香港政策研究所,最近做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市民信心跌幅最大的是行政長官的表現,最新得分是九十九點七分。指數滿分是二百分,即是評價已跌至不及格。
回到起點,董辦可能會說這不是特首個人的錯,是制度的錯,所以要推出問責制。但再回到起點,香港的政改,根據《基本法》,會在二○○七年後步向民主,(雖然這個政府或會強調,有關條文並無用上「民生」、「一人一票」等字眼)。還請新聞界及政壇中人,窮追猛打推動民主進程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