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員 陶飛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繼去年八月十三日(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前兩天)首次以首相身分參拜靖國神社之後,今年又在春季例大祭期間(四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再次以首相身分參拜靖國神社。這已即時引起中國和南韓政府的不滿。
其實,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不算普遍。在小泉以前,只有非常右派的橋本龍太郎首相的一次,及八十年代中期的中曾根康弘那一次。小泉一再參拜靖國神社,反映日本右翼勢力的影響正在擴大。
首先,日本右派認為靖國神社供奉了明治以來二百多萬個日本軍人靈位,並不是只供奉二次大戰的甲級戰犯(那十四位甲級戰犯的靈位是於1978年才移進神社的)。國家元首對為國捐軀的軍人表示尊敬,是世界各國的通例,有些日本右派人士甚至希望要求外國元首訪問日本時也要參拜靖國神社!
更重要的是,右派分子認為二次大戰後對戰敗國戰犯的審判(紐倫堡審判以及東京審判),都是根據事後法(嚴格來說沒有成為法)進行審判,是政治表演,是復仇鬧劇;並認為戰爭是國家法人發動的,發動戰爭是國家法人的權利。戰敗國要通過談判進行善後處理,或割地、或賠款,但追究個人的戰爭責任的規則從未有過。也就是說,右派分子從根本否定了東京審判的合法性、否定了當時的領導人需要對戰爭負上個人責任,因而就根本取消了所謂「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的問題。
此外,日本右派分子把亞洲的二次大戰,定性為日本為解放亞洲各國免受英美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從而把日本戰敗以及以後盟軍佔領日本,看成是成王敗寇。根據他們的看法,盟軍也犯有戰爭罪行,日本也犯有戰爭罪行,為甚麼只有日本的領導人受審,而盟軍的領導人不用受審?這不是成王敗寇是甚麼?對審判戰爭領導人的國際法庭的極端不信任態度,不是普遍存在於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之內?
日本右派分子更認為日本和納粹的罪行不能相提並論,因為納粹的罪行是人道上的犯罪,而日本(和盟軍)的罪行只是戰爭罪行。納粹的罪行包括殺害自己國家的病人(殘疾人士、精神病者、有病的兒童等)、屠殺佔領區的知識分子及其他平民、屠殺猶太人等。
這裏只是日本右派分子的小部分觀點,有些觀點涉及非常細緻的歷史、法學、哲學等辯證,但單從這些觀點,也可以看出他們並非完全沒有理論地把戰爭合理化。只有對這些觀點進行細緻的反駁,才可以徹底否定這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