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石油天然氣(857)持有67.29%的吉林化工(368),今年沒有信心轉虧為盈,將要面對A股除牌威脅,但母公司也沒有注資或私有化計劃。另外,該公司營運資金不足,要向母公司借款5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47億港元)應急。
吉化去年勁蝕18.17億元,成為虧損最多的H股。該公司管理層昨日在港會見傳媒及分析員,董事總經理施建勛並為巨額虧損向股東致歉。他在記者會上承認公司流動負債達46.22億元,而流動資產僅得25.6億元,存在倒掛情況,要向中石油借貸50億元,其中30億元已於去年使用。
吉化今年計劃生產加工原油430萬噸,較去年略減4萬噸,主要因為今年5月要進行為期1個月的兩年一度大檢修。施建勛指出,今年首季石化市場略為回軟,但吉化的產品首季加權平均價,仍低於去年同期,預計今年全年的產品價格仍會在低位徘徊。
「我們只能爭取今年的成果較去年好,但能否扭虧仍要看市場走向。」施建勛說。吉化今年如果繼續虧損,A股便要除牌,這絕非母公司中石油所願,但沒有計劃向吉化注資或將其私有化。
另外,吉化在上市時承諾會向母公司收購7套乙烯裝置,施建勛昨日正式表示放棄:「7套裝置的收購權在今年12月到期,以現時裝置的盈利情況及公司的現金流量,不具備收購條件。」吉化董事會秘書張麗燕稱,7套裝置總投資達120億元,大部份以借貸融資,故利息開支甚巨,現時只有1套裝置有盈利,其餘均為虧損。
施建勛承認吉化的表現跑輸整體石化行業,一方面因為負債偏高,每年利息開支達6億元;另外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偏少,故價錢反彈較慢;加上現在裝置規模較小,改造後的乙烯生產線只是38萬噸,現時國際上最少要有60萬噸,故令吉化經營面對重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