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招商局要加快整合步伐

陸叔講股:招商局要加快整合步伐

早前跟大家談過分散風險與投資綜合企業股的關係,而日前公布業績的招商局國際(144),亦正正好反映出早前提及綜合企業的存在隱憂。招商局去年成績表較市場預期為差,營業額較去年下跌12.7%至12.06億元,純利因此而受影響,總體下跌至8億元。雖然其純利下跌與招商局將3條收費公路撥備有關,但整體而言,招商局業績始終略為遜色,究其原因,或多或少與其業務略嫌分散有關。
現時招商局主要有3大業務,分別為公路、工業製造及港口營運。坦白說,前兩者的業務乏善足陳,以公路業務為例,營業額雖有約6%增長,但收益較去年減少約9成。由於幾條獲得中方盈利保證的公路亦喪失盈利保證權,加上其公路質素始終不及其他國企股擁有的公路,相信公路業務不會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盈利貢獻;另外,工業製造項目亦出現倒退,要看招商局前景,則要集中於其港口業務。
一直以來,招商局都極力集中港口業務發展,尤其是過去一兩年,積極收購多個位於深圳西面的貨運碼頭,並增持香港現代貨櫃碼頭股權,致力發展以港口為企業核心盈利營商模式,但在這方面,招商局仍面對一定的困難。

進度慢拖累股價
近年它之所以積極收購多個深圳西面碼頭,目的是希望進行一個整合。深圳東面的鹽田港跟西面的港口收費有別(前者高於後者),主因是西部由多個獨立的經營者個別經營,形成在競爭的情況下,價格自然有下調壓力。因此,招商局積極收購多個碼頭業務,除了可以從中平均價格外,亦可以增加收益來源。當然整合行動並非一朝一夕,因此現時其港口業務短期仍未能收到協同效應,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不過,招商局是少數仍在積極進行重組的中資公司,股價表現還要看日後重組步伐,舉例說,目前它最重要是要加速深圳西部碼頭的整合,以提升港口業務的盈利潛力。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紅籌公司都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夠加快重組速度,因為大部分的紅籌公司由於規模太大,情況就如當年國企改革一樣,要花很多時間,因而拖累股價表現。因此,若招商局加快重組,集中有盈利潛力項目發展,最終才可以支持股價。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