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傳統壓力大<br>住家男人易罹心臟病

違傳統壓力大
住家男人易罹心臟病

男女愈來愈平等,愈來愈多男士留在家中全職照顧孩子,但美國心臟協會周三發表研究指出,這些「幹非傳統工作」的「住家爸爸」,患上或死於心臟病的機會較高,原因相信與男女傳統社會角色互換造成壓力有關。

研究員在麻省的研究發現,「住家爸爸」死於心臟病的機會,比外出工作的男士高出八成二。
一名「住家爸爸」表示:「我們自小便被教導成為一家之主,要賺錢照顧家庭,做個有氣概的男人。」另一名過來人補充說:「沒人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會做一個『住家爸爸』。」
他們當上「住家爸爸」,是出於愛子女深切,希望孩子由父母親自養育成人,可是妻子的薪金比他們高,遂變成「男主內、女主外」。
英國《泰晤士報》引述「住家爸爸」阿隆表示,他的妻子在一家大企業中任製作經理,薪金比他優厚,他遂留在家中照顧三名年僅二至六歲的孩子。他坦言以前從事零售業,壓力很大,但做全職「住家爸爸」也有很大壓力,例如帶孩子到公園玩耍,要無時無刻看管他們,令所有孩子守規矩。

孤立感受無人明白
阿隆明白「住家男人」經常受孤立,很少人會明白他們的感受,為他們帶來壓力。「根據傳統,男人是不會做全職父親的,他們很難接受,社會也很難接受他們。」
雖然阿隆仍然十分懷念昔日那種人與人互動的工作關係,但他認為家庭更為重要,故此沒有放棄做全職「住家爸爸」的念頭。
另外研究又發現,位高權重的職業女性患上心臟病的危機是職位低微女性的三倍。至於做醫生、律師、建築師或工程師的男士,患上心臟病的危機較低。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