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在未來五年任期內建立強勢領導,特首董建華近日已開始為籌組其內閣費煞思量,如何在高官問責制下,大刀闊斧重組一向遭人詬病的行政會議,將是他面臨的難題。不過,來自中方的訊息透露,在今次組閣中,董建華將可擁有極大的自主權,不會再出現五年前由北京「欽點」人選的情況。 記者:莫劍弦
五年前,董建華以一介商人之身殺入政府時,完全是個「無兵司令」,因此當年他籌組自己的智囊班底行政會議時,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和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均扮演了積極角色,政界盛傳現時行會的部分成員如方黃吉雯、鍾瑞明等,均是由中方推薦。
但據熟悉北京情況的人士稱,經過五年實踐後,北京方面相信董建華已開始成熟,可掌控大局,而且中方內部過去山頭林立的現象亦已改變,所以今次北京將會採取開放態度,容許他高度自主,不會再像五年前般為他提供人選。
不過,就算董建華可以緊握行會任命權,委任與自己理念相同的人加入行會,但不少他的支持者對日後行會能有多大程度改變,仍然抱極大疑問。根據問責制方案,日後行會大約由二十多人組成,其中由特首自已挑選的三大司長及十一名問責局長均全部進入行會,只有四至五人會由外界精英中吸納。因此,不少政界人士認為,將來擁有實權的新行政會議大部分成員將會是原來的公務員,而外界精英則僧多粥少,導致行會仍由「公務員黨」把持,而這些前朝公務員能否全心全意支持董施政,許多人均持觀望態度。
另一個足以影響日後行會權力,則是特首會否委任政黨代表加入行政會議,組成執政聯盟。據知情人士透露,特首對此仍未有最後決定,但政府高官卻極之抗拒。有政界人士引述一名政府高官分析,若日後兩大黨、甚至三大黨魁入行會,他們手握立會近三十票,日後任何局長要提出新政,假如在行會內得不到他們支持,就差不多等於宣判「死刑」,這班黨魁亦變相成了「超級行政會議成員」,對他們推動政策沒很大幫助。
部分政黨亦看到公務員抗拒他們加入,所以對入行會持保留態度。據了解,現時除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坦言願意加入行會外,民建聯主席曾鈺成及早餐派召集人李家祥,對此問題一直反應低調。有工聯會核心成員透露,其實工聯會及民建聯內部亦討論過曾鈺成取代譚耀宗入行會的問題,他們認為既然行會仍由「公務員黨」控制,曾以民建聯主席身分入會,對民建聯未必有利,所以他們對曾鈺成是否加入行會顯得不大熱心。
由於行會在推行問責制後仍然要面對許多不明朗因素,連董建華的不少支持者都坦言對未來五年特區施政不抱太大期望,有親中人士指出,北京主要將視野放在五年之後,希望當問責制運作順滑後,第三屆特首可以有確實的基礎自組內閣,毋須再一面倒依賴公務員隊伍,屆時特首施政自然可以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