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官方機構「全國食物管理局」周三表示,全球數十億人日常進食的麵包、餅乾、白飯、薯條等蘊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經高溫加熱後會產生大量可致癌的化學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
該局估計,瑞典每年約有二百至六百宗癌症新個案,與食物中含有大量丙烯醯胺有關。
美國環境保護局的資料顯示,丙烯醯胺是一種無味的結晶體,主要用於處理食水及工業方面,長期大量接觸會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指丙烯醯胺可引致動物基因突變,形成腫瘤。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建議人每天最多只可從食水中攝取一微克丙烯醯胺。
但瑞典全國食物管理局項研究的主管特奎斯特指出,他們發現每○點五克的薯片或兩克的炸薯條中,就含有一微克的丙烯醯胺,因此很容易吃下過量的丙烯醯胺。斯德哥爾摩大學環境化學部的研究亦指出,穀物和馬鈴薯的澱粉質經過加熱後,會轉變成丙烯醯胺。
全國食物管理局周三的聲明指出:「煎、烤焗和油炸的馬鈴薯和穀類食品,可能含有大量可致癌的丙烯醯胺。」該局研究過逾百種食品,許多都是日常大量進食的,如薯片、薯條、曲奇餅乾和麵包。全國食物管理局首席研究員布斯克說:「長遠的推介仍然是:多吃蔬果和穀物,少吃薯條和薯片。」他指出,與煎炸的食物相比,用水煮烚的食物含較少的丙烯醯胺,是較好的選擇。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