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調整 - 左丁山

痛苦調整 - 左丁山

電腦J來電:「喂,聽日我去上海,要唔要買火腿?」買火腿就唔使嘞,點解去上海呀?趁高興乎?電腦J話:「開工啫,台灣客戶結束台灣工廠,炒剩十幾個主要幹部,全部去上海開廠,我上去重新裝配系統啫。」
到內地開廠,香港早已有之,工業已走得八八九九,𠵱家台灣人有樣學樣,台灣啲失業率好難唔繼續上升。雖然自己對製造業就業嘅「零和遊戲」(即港、台職位消失,大陸同類職位上升)已經麻木晒,但每逢聽到朋友講起,仍不免若有所思,諗吓自己嘅下一代要點樣調整,適應新形勢。曾蔭權、梁錦松、任志剛安慰香港人就容易,若身在調整過程(譬如電腦J個客戶啲台灣工人),唔焦慮就假。居安思危,為下一代憂,乃人之常情,無論自己嘅仔女點樣學好兩文三語,讀埋碩士學位(讀博士學位不可強求,夾硬嚟反為不美);無論文、理、工、商,都唔可以保證佢哋可以搵番我哋二十年前嘅優差,而薪水以實質數字計算(扣除通脹效果之後),就可能返回二十年前嘅水平。總之,喺中國呢個「投資黑洞」未填滿之前,香港台灣嘅工資都會向下調,直至與中國平衡,或者要到我個孫嗰代,呢個調整過程先至會完結。
目前有乜好做呢?惟有見步行步,保持鬥志,時刻學習,千祈唔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