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署署長陳彥達昨日公布最新報告,揭發九個部門浪費超過十六億元(見圖)。其中,審計署揭露因出現虧損而在本月加郵費的郵政署,一直每年將二千多萬元補貼以十名大用戶為主的「大量投寄郵袋服務」。 記者:陳沛敏、黎國強、麥志榮
報告又指出,郵政署根本毋須要每日派遞郵件兩次,建議減至每日一次,即可騰出一百三十三名郵差執行其他職務,每年節省達三千八百多萬元。另外,不少派遞郵件的郵差,申領逾時工作津貼均沒有充分理據,前年度沒理據下發出的逾時津貼達二千一百三十萬元。
郵政署上年度的經營虧損達一億零三百萬元,因此在本月加郵費。審計署署長昨日在報告中批評,早在九三年,該署已建議郵政署署長檢討收費策略,以消除不同種類郵政服務間的互相補貼;經濟局在九五年也提出有關建議,但郵政署至今仍未能消除互相補貼的情況。
其中,以平郵投寄大量印刷品往外地的「大量投寄郵袋服務」須大幅補貼。目前,使用此項服務的包括在本港印刷及出版的報紙或期刊;在本港或其他地方印刷及出版的書籍、小冊子或地圖。用戶須自行分揀郵件放進郵袋,每個郵袋只可寄往同一目的地。
審計署發現,大量投寄郵袋服務的經營虧損非常嚴重,前年度達二千萬元,佔郵政署整體經營虧損的六成半,須由其他有盈利的服務大幅補貼。
不過,使用「大量投寄郵袋服務」的用戶甚少,使用量最高的一名用戶所寄的郵件,佔該項服務的總郵件量近一半;首四名最高用量的用戶所寄的郵件,佔總郵件量七成半。同時,使用量最高的首十名用戶,繳付的郵費佔郵費總額的九成七。審計署建議,郵政署應調高「大量投寄郵袋服務」的郵費。
審計署又調查派遞郵差的工作量,發現超過四成負責派遞的郵差申領逾時工作津貼,但沒有充分理據,涉及總時數為每天七百六十小時,每年花費二千多萬元。審計署曾審核一名郵差派遞工作,該名郵差當天共派遞了一千四百六十九件郵件,所需時間應為六小時二十分鐘,較規定的七小時工作時間少,卻在當天申請了一小時逾時工作。
另外,審計署發現,郵政署部分地段在每日第二次派遞時,派遞的郵件少於五十件的佔近兩成半,因此可將派遞次數全面減至每日一次。
但郵政署回應時表示,郵政署只在工商業區每日派信兩次,減少派遞次數會嚴重減低商界的效率和競爭力。
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林本利表示,郵政署應檢討補貼政策,以免影響與私人機構的競爭,但也認為郵政署的管理及服務已較以往改善。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則認為,「大量投寄郵袋服務」有助社會的文化交流,郵政署向用戶收取較便宜的費用是一項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