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國政經雜誌《經濟學人》旗下信息部,發表營商環境調查報告,指出新加坡擊敗本港,成為未來5年亞太區內的最佳營商地點,本港於亞太區內的最佳營商地點排名,由去年的第1位下降至第2位,全球排名更由去年第5名,跌出10大以外。
英國《經濟學人》認為,政經不分、市場競爭開放度下降及勞工質素差等,均是排名下跌的主因。港府官員高調反擊有關批評,學者則認為,事件反映港府有必要加強勞工質素的培養。
《經濟學人》信息部在02年進行的首季調查結果顯示,本港的最佳營商地點排名雖然下跌,但本港的營商環境評定為「極佳」,是評級中最高水平。
經濟學人信息部大中華資深經濟員蓋保羅指出,導致本港的亞太區甚至乎全球最佳營商排名下跌,原因有四:政治環境、宏觀經濟、市場開放程度及勞工質素,其中尤以興建數碼港、未能盡快制訂競爭法及本港英語水平等問題最令人關注。至於本港的財赤問題,蓋保羅相信港府在05年達致收支平衡的機會很大,而開徵新稅項是確保達到目標的可行方法之一。
經濟學人信息部預料,全球未來5年的經濟會強勁增長,預計02及03年的增長分別為1.7%及3.9%,但擔心本港將不能續享全球、以至中國內地經濟起飛所帶來的經濟裨益。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出席立法會會議前,逐點回應《經濟學人》的報告,以強硬的語調反駁:「我覺得呢個評估並唔中肯,因為佢對幾個問題都有一定程度嘅偏見,特別係我哋推行緊嘅高官問責制。」
他又強調,香港保持簡單稅制,稅率較新加坡低,在可見將來都不會推出消費稅。「不過《經濟學人》冇睇到呢個現實!」至於政府與商界關係密切影響評級,他再指這是「偏見」;而報告批評香港沒有引入一條廣泛的競爭法例,影響營商環境,也是「偏見」。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也質疑報告沒有量化的指標,只是戴上西方理想政治模式的眼鏡,作出的評估「未必準繩」。不過,他指出,一份有威信的刊物作出的評估,政府必定會虛心、客觀地研究,若評估正確,政府一定要作出補救,但若評論不對,則可以一笑置之。
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說,新加坡的經濟問題較本港嚴重,但因為設有很多優惠外商的政策,公關工作做得好,獲得外商的「歡心」。他認為,外界不必太重視有關的排名結果,但需正視本港的勞工質素,以及部長制為營商環境帶來的不明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