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的燕詩 - 李敏

二十年後的燕詩 - 李敏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一天,中年朋友Q問我有沒有讀過這些白居易作品,我想在香港唸中學的人都應該對此詩有印象。
朋友Q告訴我,從前他在中學聽老師解釋這首詩時,不是沒有感覺,只是感覺不及他二十多年後向女兒解釋這首詩時強烈。
又是那一句老掉了牙但千真萬確的說話:養子方知父母恩。如果不是要為女兒講解中國語文教科書,相信我的朋友Q也不會再想起這首詩。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朋友Q恐怕女兒長大後會不理他,我對朋友Q說:「這首詩也未免太灰。的確,在大自然中,動物都是上一代養下一代,沒有所謂下一代養上一代;不過,我們不是簡單的動物,大部份人類已經不錯,最少你跟我也有報親恩嘛。」
朋友Q唸起詩來:「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他一面狐疑地,「我就是被這四句搞亂了,到底這首詩是教人孝順父母,還是告訴天下人,父母被兒女忽略是大自然中少不免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