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陳竟明
九七回歸以來,由於特區政府種種施政失誤,以致市民怨聲載道。在一個不民主小圈子選舉制度下,特首固然不須為其施政失誤被問責,反之卻更被欽點獲連任。
就在港人無可奈何之下,特首更急就章式強行推出高官問責制任命局長。表面上,大家都希望政府官員能對施政負責,但實際上所有高官均演變成在沒有立法會制衡下,向特首及中央負責而已。市民正目睹一幕特首向特區政府公務員奪權的鬧劇。這場舞台劇的序幕早在殺局奪權時已推出,扼殺了有民選議員監督的區局和市局。而下一幕則會是由局長向各諮詢委員會及屬下各署掌回權力。到今天,特區政府負責政制事務官員還沒有為香港民主進程作出檢討和提出建議方案。高官問責制如果沒有民主選舉配合監管和問責,將令香港演變為一國一制,一個只有中央集權政府控制下的中國城市!
這次高官問責制出籠,一反過去政府運作模式,既沒有政策諮詢文件,也不會在區議會諮詢,特首到立法會只為申請資金支付局長薪酬。九七前的政府公務員隊伍曾被譽為高效益、優秀、政治中立,今天則被視為昂貴、欠效率、無責任感,因此公務員隊伍需要一番整頓。當然政府公務員系統不是全無缺點,欠缺專業只憑文官主政,導致不能應付愈加專業的知識型經濟和全球一體化的挑戰,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特首辦的幕僚和中央政策組的失職也是導致政府政策失誤的元兇。即使推出高官問責制也搔不到癢處。可惜,特首以為找些官員來問責、要求高官決策前先落區掌握民情才推行政策,便會取得民意使政策更順利成功。這種想法,只有政治白癡想得出來,又或只想假借已諮詢的民意來搞假民主真專權而已。
回歸五年以來,香港從未如此差勁,今年失業率更創三十年來最高峯。雖謂外圍經濟因素差,致令本港情況如此不濟。但特區政府此際卻沒有積極措施來紓緩經濟不景對社會中下階層帶來的影響。反之,特區政府在此際卻變本加厲,每日一小變、每月一大變的推行種種改革。由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肓、由社會福利到醫療架構、由稅項到金融業,由房屋到文化發展,不一而足。
須注意這些改革均曾落區諮詢所謂民意、民情,但改革結果仍是差強人意,遇到許多不同的障礙。究其原因,這些改革大都操之過急、沒有前線工作者的意見、由上向下壓、外行領導內行、提出許多放諸四海皆準的大道理卻沒有內涵、甚至只得些假大空式口號而沒有實際方案內容。這些改革都是沒有充分諮詢或民意支持,在急就章和高層推動下,又或是假借其所謂民意,甚至有搬弄是非、離間市民與受影響人士,結果不同的改革便處處碰壁,弄至民怨沸騰。
今次,特區政府硬銷沒有民主政制支援的問責制,高官只向特首問責,政制民主化遙遙無期。香港不會被唱衰,而是被特首的新中央集權搞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