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幾天就有一宗自殺案報道,年輕教師受不了工作壓力而自殺,令人怵目驚心;其中更有不少涉及父母攜子女同死,有些是倫常慘變,有些純粹是生活迫人,走投無路,一宗案件失去幾條人命。面對這些現象,已不是勸人珍惜生命或呼籲稚子無辜,就足夠應對。我不是專門研究自殺心理的專家,但這些個案強烈顯示,香港社會的壓力,及個人面對壓力感到孤立無助的情況,已達到危險程度,須緊急謀求對策。
短期內最快可以做到的,是減低甚至消除面對困難的個人及家庭的孤立無助感。加強輔導服務是其中一環,最近法律界及社工界聯手提出的「社法中心」計劃,也是朝着這個目標邁進,加入法律諮詢服務,是除了心理及感情上的輔導之外,更提供具體途徑,助人解決困難。
沒有人給予溫暖的支持,孤立自卑的感受能令人灰心,不積極自救;但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案,感情上的支持日久就會失去力量。要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必須倚靠社會經濟政策改善。舉例說,教育政策若不住把新的壓力加在教員身上,失業情況若不住加深,父母就會日益擔心子女前途、自己維持生活的能力;若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當權者及有錢人若為所欲為,但法律、法庭無力保護弱者的基本權利,正義不能得到伸張,絕望的心情就會瀰漫社會。不是凡事都推在董建華身上,但政府若領導無方,人民的確會多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