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城揸Fit人華哥 我為呢份工自豪

大國城揸Fit人華哥 我為呢份工自豪

他是娛樂場所龍頭大哥的揸Fit人,管理着千幾人的「飯碗」。去年他曾炮轟旅協歧視他的公司,但最終都能在國內版的《香港旅遊地圖》登廣告。這個曾做過大廚、酒保,在死亡邊緣活過來的男人,自言以做此行業為驕傲,還不斷告誡年輕人要愛惜生命。他是人稱華哥的中國城夜總會揸Fit人——黎錦華。

記者:曾順珍 攝影:楊錦文

華哥小檔案 原名:黎錦華 1947年: 出生於香港 1961年: 廚房學徒 1965年: 帆船餐廳大廚 1966年: 意外的士夠格酒保 1969年: 國際俱樂部酒保 1971年: 打理無上裝酒吧 1980年: 到新加坡搞飲食業 1983年: 回港在富瑤夜總會工作 1984年: 入中國城工作至今 中國城威水紀錄 1985年 一晚創出$1,300,000營業額紀錄 1986年 擁有1,200位小姐 1986?7年 平均每晚有650人客捧場 1989年 一位香港客人一晚坐15名小姐 1992年 一位大陸客人一晚開了12支路易十三(每支$18,000),創下一晚消費逾$300,000的紀錄



風光歲月

被歧視 開記招
到中國城搵華哥,由接待員、侍應小姐、甚至媽咪,對華哥都必恭必敬。雖然華哥個子不高,但就散發着一股威嚴,且不苟言笑,他說天生是這個樣子,而且工作時的他會比較認真和嚴肅。
中國城現在是《香港旅遊地圖》(國內版)中第一間能刊登廣告的娛樂場所,聽華哥講,這個機會是辛苦爭取回來的。「舊年我哋喺《香港旅遊地圖》落廣告,點知當我哋乜都搞好晒,出街前兩個月,廣告公司有人通知我,話旅協唔接受任何娛樂場所和桑拿廣告,叫我哋唔好落,於是我咪投訴旅協處事唔公平,重開埋記者招待會㖭。」投訴事件後不久,今年二月份的國內版《香港旅遊地圖》便看到他們的廣告。

廚師出身 高薪酒保
從事娛樂場所有三十年的華哥,本身原是一名廚師,他十四歲便出來工作,在一間酒店餐廳裏當學徒,四年後升為大廚。十九歲的他已被人用月薪二千多元(1966年)挖角,當灣仔一間「的士夠格」的酒保,三年後又轉去日式夜總會做酒保,還曾打理一個在當時來說非常震撼的無上裝酒吧。
「我哋請嘅經理和PR全部都要識英文,唔單止有身材,重要有高教育水平,佢哋都係來自不同地方。」華哥還不諱言他的流利英語,全是當時多學多講中得來。

元首捧場 每晚賺百萬
提起工作,華哥便會喋喋不休。「83年5月中國城開業,我就喺84年11月1日過檔,咁就做咗十八、九年喇。
「我哋夜總會喺85年開始旺,因為香港落實咗97年回歸中國,所以唔少人都諗住部署離開香港,於是就用炒樓炒股呢種投機心理,以最短時間搵最多嘅錢,然後移民外國。所以嗰時嘅生意係唔憂做,我哋開夜晚九點,但門口一早就有人排長龍。」八十年代中期,是他們最旺場的時期,那時逢星期一至六,四萬多平方呎的地方每晚都人頭湧湧,華哥形容生意根本做唔切。
華哥憶述當時不少大豪客為了要惹人注意,一入門口便開始派錢,直至派到上場,總之人人有份。
「嗰時上嚟玩嘅客最多係從事金融、股票、地產咁,不過最豪反而係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嘅拿督、蘇丹,因為佢哋一上嚟就嗌萬幾蚊一支嘅白蘭地,兩、三個人會叫十幾個小姐,埋單時每人又會派一千蚊,所以一晚閒閒哋使十幾萬,嚟三日就使幾十萬㗎喇。」就因為有這些大豪客,他們每晚可做到百幾萬生意額。
不過,令華哥感到頭痛的,卻是不同國家的元首。「我哋經常都會有從東歐、東南亞小國嚟嘅元首捧場,佢哋上嚟多數係想見識吓,但就會比較麻煩,因為佢哋會有好多規矩,例如其他人唔可以企得太近佢哋間房,而且又有好多保鑣咁。」

放工最想去揼腳
在這裏做了近二十年,令華哥最深刻的是被同行的惡意破壞。「我好記得喺87、88年,我哋俾一啲專業人士破壞部升降機,要等三個月先可以整番好。不過,好在啲客仍肯經過三層樓嘅扶手電梯上嚟,而我哋嘅生意依然好旺。」
的確,在那段馬照跑舞照跳的末世紀心態裏,香港的夜總會確實旺場,旺到連員工放工後都不能立即回家睡覺。
「我哋放工後嘅第一件事係去搵人揼骨,唔係揼背脊揼膊頭,而係揼雙腳,因為由夜晚九點到凌晨三點,不停咁行來行去,攰到不得了,所以放咗工一定要搵人揼完腳先返屋企。」

帶領走國際路線 最有成功感
不過令華哥最有成功感的,是他帶領中國城轉走國際路線。「當時我感到同行嘅經營模式相同,為咗要有特色,94年我提議轉走國際路線,如改變舞台設計、訂新嘅音響器材、請南非黑人樂隊和英國豔舞團等表演。95年我聘用二十多名英國女服務員,又維持『國際吧』至現在;今年三月,我重諗到以$210優惠遊客睇表演和飲嘢,所以我哋擁有一班國際捧場客。」就因為呢班國際客,令他們跟其他夜總會不同。


大佬風範

唔降價 保風格
這種歌舞昇平的日子,隨着97亞洲金融風暴而結束。「我哋𠵱家嘅生意額,比回歸前跌咗一半,而且重逐年遞減。好似以前每晚都有600幾個客,但𠵱家就只有大約280個……𠵱家嘅玩法都唔同以前咯,客人係有需要應酬先上嚟,不過無論點,我哋都唔會好似其他夜總會咁大減價,因為我哋要保持自己嘅風格。」
大陸和澳門搶生意的情況,令香港的夜遊娛樂事業雪上加霜。
「我哋做過統計,𠵱家香港每晚平均有4,000人去澳門,所以都搶走唔少客人。老實講,講平我哋一定唔夠大陸平,講型又唔夠澳門型,所以減價都冇用,但就要保持風格,以免惡性競爭。」
現時他們的客人,三分一是來自外地,三分二則是本地人,但就因為唔肯降格的關係,不少遊客仍然上來捧場觀光,令他們可以保持住龍頭一哥的地位。

腦癌手術 六天後返工
問華哥會怎樣看自己的職業,他想都不想便說這份職業很好,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我十四歲就已經要出嚟當學徒,我做呢行做到可以照顧父母、供兄弟姊妹讀書,而且重喺呢行認識我太太,佢都係喺呢行做Waitress,𠵱家連我啲仔女都大學畢業,出嚟社會做事,我會為我嘅工作而自豪。」
華哥敬業樂業,對工作的熱誠可謂到了極點,難怪97年當他患上腦癌時,做完手術後六天便趕着返工。
「我想奉勸𠵱家嘅年輕人,唔好郁吓都燒炭自殺,最緊要唔好放棄自己,唔好再信香港可以好似97前咁繁榮,因為香港同深圳生活水平遲早會睇齊,娛樂事業同飲食業都唔會有得做……」可能失業同自殺案上升得太緊要,連華哥都忍唔住不停地叫香港人唔好放棄。

中國城「公主」
華哥話他們同其他夜總會不同之處,是仍然可以維持一班賣藝不賣身的「公主」。這些「公主」好多都是大學生,因為無錢讀書的關係,便到此處做事,雖然只是陪坐陪酒和陪笑,不需要跟客人出街,但每月收入可以有兩至三萬,另外還有客人的打賞。華哥說:「有啲『公主』搵到目標(俾人包)就即刻唔做,又真係有客肯供佢哋讀書噃,有啲重搵到錢喺附近開舖頭做生意㖭,所以唔少女仔都會自己慕名上嚟搵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