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向一人負責 不受公眾監管<br>特首辦主任實權大過局長

只向一人負責 不受公眾監管
特首辦主任實權大過局長

【本報訊】官場較早前曾經流傳,特首連任後將會大刀闊斧重組特首辦公室,以展現強勢領導,董建華上周公布的高官問責制構想,終於證實了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根據新方案,今年七月一日起,現時的新聞統籌專員將「升格」成為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除負責統籌特首辦新聞要務外,更兼管行政會議秘書處工作。有人形容此新職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足可權傾朝野,但其實際權責有多大?政府內部無人說得清。 記者:陳慧兒、黃漢軍、莫劍弦

據本報獲悉,在有關當局原先設計的官員問責制方案中並無此變動,因為該職位本身不屬於主要官員問責範疇,但後來方案提交特首後卻突然增加了有關內容,連不少曾參與設計問責制方案的高官都不知情。
由於不明就裏,官場對這個意料之外的變化不知如何應對,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上周記者茶敍時,將此職笑談間貶為只是個「拆信、分派文件」的角色,但私下間官場中人對此職諸多揣測。

助制訂整體策略
新聞統籌專員林瑞麟對本報堅稱,有關方案是「內部商量出來」,不是特首個人意見,而特首辦主任兼管行會秘書處,主要是為了協助特首制訂整體策略的同時,能考慮公關策略相配合,並令行會工作流程更趨暢順。至於將來誰是行會議程決策人,政府的消息人士坦言,這個問題太敏感,「細節容後再作交代」。
根據現行架構,特首辦的工作由三大要員主理,特首私人秘書袁銘輝負責安排特首的日常事務,新聞統籌專員林瑞麟負責新聞發布事宜,而前特首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則主力為特首進行幕後政治游說等工作;行政會議秘書處則獨立於特首辦,議程由政務司司長決定。
但按照問責制新方案,將來特首辦主任地位超然,雖不在問責局長之列,職級亦不如問責局長,但地位卻與局長不相伯仲,可列席行政會議,又只向特首一人問責,任期更與特首「共同進退」;此外,該職位屬於非公務員合約制身分,不受公眾監管。
有消息稱,未來的特首辦主任的權力未必相當於美國的白宮幕僚長角色那麼吃重,統領特首辦全體人員處理有關日常事務,但此舉令人質疑是將國內最高領導人辦公室的模式搬來香港,並擔心會改變本港過往一貫政府架構,例如,將來特首辦主任有多大職權範圍?特首辦與兩大司長辦公室是否有從屬關係?等等,均是官場中人存疑的問題。

人選最令人憂慮
不過,最令人憂慮的還是人選問題。由於特首辦主任全權安排及處理特首要務,特首理所當然會挑選自己最信得過的親信出任,但卻沒有任何機制可以監管此人的工作,亦無「下台」機制,換言之即使他怎樣犯錯,只要特首一人認為他可靠忠誠,仍然可以高枕無憂,無人可以保證路祥安事件不會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