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黃霑談任劍輝 - 石琪

聽黃霑談任劍輝 - 石琪

那晚敍會時見到黃霑,他是大聲公,和他談起現在唱戲的藝人太依靠咪,無咪便無聲。我看大戲有時咪聲失控得像行雷閃電,看歌舞劇曾有演員臨時失咪,完全聽不到他的歌聲,像張口演默劇。
黃霑就說他初出茅廬時,因為大聲,被選參加任白歌唱片《李後主》的合唱錄音。那時任劍輝像病君,無神無氣地說:「阿仙,錄得未呀?」(黃霑扮得很趣怪)。但她站出來錄音演唱時,一開聲便壓倒全場,合唱隊被她蓋過,令黃霑震驚。
任劍輝那一代的伶人,經歷過無咪的傳統考驗,低吟淺唱也必須傳聲很遠。到了音響器材盛行的世代,何必辛苦練聲呢?不如活用擴音科技。但西洋歌劇仍然注意真材實料的聲學訓練,今日慣於用咪的中國戲曲藝人,這方面就往往相形見絀了。
當然,未來的歌星,甚至歌劇演唱家,都可能連人帶聲用電腦虛擬化,逐漸比真人真聲更可觀動聽,變成「天人」、「仙樂」,只應天上有,遠超凡人所能達到的極限。
其實今日「過電」的聲音,電腦化的「人言」已經愈來愈多,日益非人化,非生物化,反自然。這種情況顯然是大勢所趨,人聲太多的確麻煩。但我仍然不喜歡已氾濫的「電聲」,覺得鳥聲好聽,亦懷念瀕臨趕盡殺絕的雞鳴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