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 看笑片 紓緩不快

聽音樂 看笑片 紓緩不快

最近香港社會充斥一片愁雲慘霧,幾乎每天都有人自殺死亡,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系主任吳昊表示,他會選擇剛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大出風頭的《少林足球》作為勵志電影,而香港醫學會管弦樂團秘書伍永強則表示,不開心時聽一些熟悉而喜愛的音樂,具紓緩作用。
吳昊解釋,《少林足球》一片本身的確很好笑,在後殖民地的香港社會,由於現實生活環境艱困,沒有人想聽一些過於嚴肅的話,反而一個半小丑,又帶有精神內容的角色,對激勵社會大眾有更大作用,畢竟電影向來都是提供一個夢給觀眾,從前港產片中只求一笑,缺乏精神內容,未來一定要在這方面作出改善。

音樂減少個人孤獨感
香港醫學會管弦樂團秘書、本身為大提琴手的伍永強醫生則表示,音樂可透過欣賞或參與的過程,拉近與人距離、減少個人孤獨感,無論甚麼樂器、樂曲都具這種作用,唱卡拉OK也可達同樣目的,而自幼熟悉的歌曲更可令人感覺祥和,不開心時聽熟悉而喜愛的音樂具紓緩作用。
樂評人周凡夫則表示,很難說哪種音樂可平和情緒,音樂的感染力對不同人士在不同情緒下有不同反應,追求和諧風格的巴洛克音樂未必令每個情緒激動的人士平復情緒,令人振奮的貝多芬,亦未必適合每個陷於低潮的人士。
他強調近期自殺風氣盛主要與市民自少缺乏藝術及文化培養有關,生活過於單一化,只為升學及金錢,當目標出現問題時便有如「世界末日」,但如市民能自幼培養文化及藝術,美化生活,遇到困境時也不會頓感絕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