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評上了「國石」,就算代表中國的石頭;壽山石百餘種,牽頭的,拔尖的,是田黃;而田黃族中,又以「紅田」為最希罕。「好想要塊大紅田!」想要,就鑽研;鑽研,竟漸有所得。紅田,分兩類:一是自然生成的「先天紅」;一是人工的,人為的,或意外造成的「後天紅」。
先說後者:人工紅田,就是拿粗質田石去燒,燒得紅黑相混,烏煙瘴氣,這種充頭貨,不難分辨,不妨叫做「燒紅田」。
人為紅田,不是刻意作偽,農民耕作,會燒土積肥,土中田石受熱,表層鐵元素氧化,就會變紅;不過,肌理仍保留原色。石農稱其為「煨紅田」;煨紅田長年受火氣煎熬,多欠滋潤,黑色裂痕常見。
意外,也會造成紅田,壽山村曾有「廣應院」,禪寺始建於唐光啟三年(公元八八七年),兩度毀於火,相傳寺僧藏石甚豐,還設有監製貢石的工場;連場火劫,美石與敗瓦,早長埋灰土。
千餘年水土滋養,藏石色彩轉暗,但古意盎然。明朝福州詩人徐有《游壽山詩》:「草侵故址拋殘礎,雨洗空山拾斷珉。」鄉人所「拾」的「斷珉」,大概也有燒紅了的田黃;這種田黃,不管是真紅,是燒紅,都是古董了;但這樣的古董,今天,還留下多少?沒有考古知識,怎分辦石頭是一百年前煨的,還是一千年前經歷劫火的「寺坪田黃」?這三種「紅田」,與火結緣,難免都像我一樣,渾身燥熱氣。「我要的,是真正的紅田,是本來就紅乎乎的紅田!」然而,這種石頭,不要說擁有,要看到實物,也難乎其難。石癲兄買賣田黃數十年,刻過田黃幾百件,天然紅田,還藏有兩三塊,有一件《戲金蟾》作品,常見於書刊,日前在福州畫院展出,石頭紅中帶赭,但工極細巧,觀者稱奇。據說,十多年前,他曾售出一枚紅田石,兩三度易手,承接價,已是兩百五十萬港元。這件《戲金蟾》,我很喜歡,一直想問他:「能不能兩百五十塊錢賣給我?」
《搜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