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出版的英國新書《死得漂亮》中,作者猛烈抨擊各美顏用品製造商(名牌也是)不斷加入有毒物質,不止化妝品,連洗頭水、護膚霜都可能有問題。其實大部分人一直以為「不吃落肚便沒事」,但有毒物質卻會透過毛孔滲入身體,經血管送至身體各部位,與口服及注射不相伯仲,尤其香港還未有法例管制美顏用品的成分,保障更小!當務之急,就由美容顧問教大家看標籤,認清哪些不該用!
記者:梁佩芬 攝影:楊錦文
部分資料提供:康姿堂(26762885)
1.人造香味致神經紊亂
英文名:Fragrance/Parfum
產品:皂液、洗頭水、唇膏、香薰油、香水。
影響:市面上含有人造香味的產品,作用是遮蓋石油原料油脂的「溢」味,約95%是人工合成,取自逾600種原料及合成化學物,僅小部分經過安全測試。不斷使用會引致中樞神經功能紊亂、受損、中毒、呼吸不順、敏感反應等。
2.人造色素令嘴唇變黑
英文名:FD&C/D&C/CIColors
產品:唇膏、胭脂、眼影、各式護膚美容品。
影響:大部分取自煤焦或石油,若淨化過程處理不當,可殘留重金屬。曾有調查,女士如每日塗唇膏,一生會吃下2-5kg的唇膏。近期大熱的不脫色唇膏,尤其鮮橙、火紅及金屬色的毒性較高,顏色會「食死」在嘴唇上,令唇色變瘀黑,是中毒的先兆,俗稱「口紅病」。
3.羊毛脂會過敏脫皮
英文名:Lanolin
產品:唇膏、洗頭水、護髮素、保濕用品
影響:羊毛脂是天然動物脂肪,含膽固醇、羊毛固醇和甘油脂,可能有化學農藥殘留。其吸附性強,常將空氣中的塵埃、細菌、病毒及一些重金屬離子等懸浮物吸附在皮膚上,能滲入皮膚,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導致乾裂及脫皮。
4.石油副產品肝腎中招
英文名:PVP/PPG/PEG/PropyleneGlycol/TEA/DEA/BHA/BHT
產品:各式美容品
影響:石油副產品的含量在各護膚品中,佔最大比數,當中PropyleneGlyco是工業及汽車用的防冷凍劑,長期使用會慢慢透過皮膚滲入肝腎中加重負擔,令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長期使用含有BHA及BHT產品,會致癌。暫時還未有其他代替品,所以最好停止使用為佳。
5.甲醛防腐劑禍延數十年
英文名:2-Bromo-2nitropropane-1/3-DiolDMDMHydantoinImidazolidinylUREA/DiazolidinylUREAQuaternium-15
產品:洗頭水及各式美容品
影響:生產商為確保產品最少有3年壽命,必須使用防腐劑,例如用一些會釋放甲醛的防腐劑來減少細菌、酵母菌及霉菌滋生。可是,這些防腐劑會慢慢滲入皮膚,令荷爾蒙分泌紊亂,改變細胞結構,禍害不會立刻出現,或會於數十年後才發生。
6.滑石粉易生癌
英文名:Talc/TalcumPowder
產品:爽身粉、胭脂、眼影、碎粉。
影響:大量吸入可引致呼吸道問題如哮喘、肺部不適;爽身粉則會提高女士患卵巢癌機會。
7.礦物油毛孔粗大
英文名:MineralOil
產品:剃鬚膏、BB油、潤膚膏及唇膏等油性產品。
影響:間中使用礦物油,可防止皮膚水分流失;如長期使用,會阻塞毛孔,令臉部油脂分泌不平衡。一段時間後,令皮膚愈來越愈乾,出現暗啞及衰老容顏。
8.石蠟愈塗愈乾
英文名:Paraffin
產品:潤唇膏。
影響:是100%固體石油,令化妝品有硬身感覺,塗上那一刻的確很滋潤,能防止水分蒸發,可惜能力太強,會阻礙皮膚分泌油脂及水分的正常功能,最後愈塗愈乾,嘴唇會敏感脫皮。
9.強力界面活性清潔劑出濕疹
英文名:Ammonium/TEA/SodiumLaurylSulphate/SodiumLaurethSulphate
產品:洗頭水、皂液、牙膏、卸妝潔面用品及凡起泡物品皆有。
影響:有過度去脂力,會使皮膚愈用愈乾、粗糙、發炎,長遠減低皮膚抵抗力,變成敏感性皮膚。洗頭水會有脫髮情況出現;冬天時,皮膚會皸裂,引發濕疹。
草本健康美容顧問陳嘉麗覺得,那些成分不明的產品、又標榜有數十種功效的保濕及美顏用品最危險,因為消費者從不知道這產品會否從有毒物質中「提煉」出來,用後副作用一籮籮,不但令皮膚質素下降,更可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