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豐厚 物業有價 招惹狙擊<br>中巴遭禹銘敵意收購

現金豐厚 物業有價 招惹狙擊
中巴遭禹銘敵意收購

【本報訊】禹銘投資(666)繼以每股1仙及全面攤派現金方式提出全面收購太平洋興業(166)後,再度出擊,代表一獨立第三者向中華巴士(026)提出全面收購計劃,具體詳情未有透露,惟按照其收購太興的計劃,估計禹銘會以每股1仙向中巴現有股東提出全面收購,並承諾收購完成後將中巴所持現金派回予股東。因此,中巴可能是繼81年後第二度遭受敵意收購。

投資銀行界人士指出,中巴坐擁大量現金,粗略估計,現金及現金等值部分每股已值70元,被人覬覦成為敵意收購對像不無可能。據中巴截至去年底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減去流動負債後資產淨值達45.22億元,當中銀行存款及庫存現金達21.67億元。

每股資產值近100元
以中巴現有已發行股本約4576萬股計算,每股資產值達98.8元。中巴昨日停牌前報66.5元,市值30億元。
中巴昨日發表的聲明指出,於上周六(四月二十日)接獲一份函件,當中載有由禹銘投資代表AsiaTimeInvestmentsLimited,提出全面收購公司股份的自願有條件現金收購建議。中巴並表示,收購建議多項基本條款含糊不清,待收購建議條款作出澄清後,將於適當時候另行公布,至於收購人會否作出任何該等公報仍屬未知之數。

無意放盤免招話柄
接近中巴消息人士指出,中巴創辦人顏成坤逝世才剛滿一周年,其三名子女現階段根本無意轉讓公司控制權,免招人「分身家」的話柄,故是次收購應被視為第三者進行的敵意收購。該公司今日恢復買賣。

雖然中巴交投一向稀疏,但他表示,顏氏家族持股量約四成,收購後派回現金的做法,應可吸引一定股東支持。
有消息稱,今次事件涉及某持大量中巴股份的股東,不滿中巴主席顏潔齡較早時將私人物業高價注入中巴;加上禹銘近期頻以1仙價格提出收購,在策略上「可攻可守」,才觸發今次收購中巴事件,藉以迫使顏家回應。
事實上,中巴於1981年曾被羅鷹石家族狙擊,當時由羅鷹石兒子羅旭瑞打理的百利保,在市場收集中巴股份,加上黃耀南與顏成坤交惡,將所持股權售予羅旭瑞,羅成為中巴第二大股東,並提出局部收購以成為中巴大股東。顏氏家族則夥同葉謀遵的新昌地產迎擊,同樣向街外股東收購部分股權,以成為持股逾五成的大股東,最終顏氏成功保衞中巴控股權。

柴灣車廠估值30億
其後,中巴便經常與太古(019)合作重建巴士廠房,較著名的包括港運城、逸濤灣等。98年失去港島區巴士專營權後,中巴更只專注於經營港英兩地的物業投資。
至於中巴仍持有可供發展的地皮,最珍貴要算中巴柴灣車廠,亞太地產聯席董事何美施說,該廠鄰近工業區,環境較差,以目前市況估算,其住宅及商場落成後,每方呎樓面約3000元及4500元,總值接近30億元,該重建計劃已批建4幢56層高商住大廈,總樓面約92萬方呎。
卓先測量師黎玉燕指出,以附近二手物業作參考,中巴另一物業、位於佐敦道3號地盤可建約29880方呎服務式住宅,估計價值約1.6億元,即每方呎樓面約5355元;而中巴與太古地產持有的黃竹坑道8至10號地盤,如建商貿樓,價值約4.2億元,若能成功爭取建住宅,價值會大增至約5.7億至6.5億元。
另一方面,禹銘涉及的另一宗收購對象、太平洋興業昨日亦回應禹銘的收購,提出大派現金的建議可能違反該公司的法定責任,故股東應小心該等可信性甚低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