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虛擬+實質神話破滅

AOL虛擬+實質神話破滅

26個月前,正值科網熱潮高峯,當美國在線(AmericaOnline)宣布以發行逾1300億美元的股票收購時代華納時,不少分析家均為此宗「蛇吞象」交易歡呼,認為是「虛擬+實質」的天仙配。

今時今日,隨着科網泡沫爆破,所有的歡呼聲均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AOL股東連串的抱怨聲音,尤其是在美國經濟逐漸復甦,大部分股價均自低谷反彈之際,美國在線時代華納(AOL)自去年11月30日起,股價至今再度滑落了33%,遠比其他傳媒股平均升值了3%為遜色。

財政狀況每況愈下
雖然經濟滑坡導致廣告市場萎縮,是AOL陷於困境的主要原因,但AOL本身的問題,亦令它難以在瞬息萬變的媒體世界中站穩陣腳。最明顯的是公司財政狀況遠比去年同期脆弱,持續增加的債務,加上跌勢難以遏止的股價,令AOL錯失了不少交易,而公司未能達致所承諾的增長目標,以及財政報告中被發現存在了不少「水分」,亦觸怒了很多被誤導的機構投資者。他們更群起指摘AOL管理層推卸責任,欠缺承擔。
在與時代華納合併之初,AOL曾承諾會透過有線來增加其網上、娛樂及新聞節目的滲透率,但在與擁有全國25%市場佔有率的有線巨擘ComcastCorp商討合作時,AOL卻因支付不起100億美元而令交易告吹。假如AOL勉力完成交易,便難以避免地陷入更深的債務危機,不難導致其BBB+的信貸評級被調低至垃圾債券(junkbond)級別。為了維持較高的信貸評級,AOL只好退而求其次,與另一家只擁有1/6時代華納訂戶的公司合作。
AOL高層堅持,所面對的問題只是暫時性,亦已受控制,因為公司仍有100億美元的備用信貸尚未動用,所拍的電影《哈利波特》及《魔戒》亦廣受歡迎,可望為公司帶來滾滾財源。再加上經濟復甦,有利於廣告收入,流動現金最終可期改善,屆時股價亦可望重新納入升軌。

市場看淡股價前景
儘管如此,市場對AOL前景仍然看淡,有分析員更把AOL股價的目標價調低至只有23美元。他們的看法並非全無根據,起碼,AOL的負債愈積愈多,便令其前景更難樂觀。
去年年底,AOL再借入70億美元,為已累積了230億美元的負債再添一筆。在2000年3月科技泡沫仍處峯頂之際,AOL與德國傳媒巨人Bertelsmann簽署合約,容許對方把所持有的5成歐洲AOL股權以67.5億美元回售予美國AOL,對方今日自然選擇行使其認沽期權,強迫AOL履行合約。AOL透過借貸來回購股份,除了一筆過支付67.5億美元外,日後仍要承擔每年約6億美元的運作虧損。更禍不單行的是,AOL在年報中透露,與AOL共同擁有全國第2大有線網絡的印刷傳媒商Newhousefamily正考慮退股,雙方並已委任投資銀行評估股份價值,一旦成事,Newhousefamily可能會帶走230萬訂戶,失去約1/5訂戶,對AOL有線業務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假如時光倒流,AOL可以透過發行新股來與Comcast及Newhousefamily洽談合作,但今時今日,它的股票已變得毫不吸引。不少投資者更抱怨AOL過遲承認難以達致去年承諾的30%盈利增長,洞燭先機的分析員早於去年12月已指出,AOL的盈利增長不會多於27%。
除了網上訂戶數目增長停滯不前外,市場對AOL的悲觀情緒亦來自帳目上存在的「水分」。有分析員指摘AOL在計算每股盈利時,並沒有把僱員的認股權計算在內,從而令數字被高估了約45%。AOL管理層對此亦非坐視不理,它去年便動用了30億美元回購7600萬股認股權,避免每股盈利被攤薄,但為了保留足夠的流動現金,AOL已表明今年不會動用僅餘的7億美元手頭現金進行股權回購。

會計制度掩飾負債
此外,AOL採用的(EBITDA)會計制度,所得出的盈利數字未有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分等項目,亦惹人詬病。有分析家指出,若以證監所建議的會計方法,AOL去年應該虧損了49億美元,而非所宣稱的錄得99億美元盈利,因為EBITDA掩藏了公司巨額負債及利息支出,未能真正反映公司的盈利狀況。
短期內,AOL會面對另一尷尬時刻,因為它要為收購時代華納而作出歷來最巨型的企業撇帳,數額達540億美元,雖然所涉及的只是帳面數字,但亦已令AOL與盈利增長承諾目標愈走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