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證券行合併大勢所趨

陸叔講股:證券行合併大勢所趨

港股上周五升勢持續,雖然美股有回吐壓力,但似乎無阻港股的上升動力,而且成交保持暢旺,接近99億元。本欄上周已提過,港股仍有上升空間,如今在成交保持高企下,相信港股可望在高位徘徊,但現今高追的風險較大,投資者應等待回吐才再吸納。
上周成交雖顯著回升,但跟一些證券界朋友閒談時,他們仍不甚滿意,因為覺得跟高峯時成交每每有百多二百億相比,現在連續3日有90億元水平的成交,根本就十分微不足道。但其實成交能回升上80億水平以上,在現今的環境已經是十分不錯,如果成交急升至百多億元,但只是曇花一現,最後再次回落至只有50億元水平,這反而更不利大市表現。
證券業的經營異常困難,近日證券界不斷出現併購可以參透出箇中之一二。繼太平洋興業(166)及萬信集團(555)賣盤消息出現後,上周五再有一間老牌證券行萬勝集團(376)傳出出售消息。其實在市場開始拓展網上證券業務,以及最低經紀佣金將逐步取消的情況下,本地證券業便開始進入整固期。

為發展國內市場鋪路
去年底,本欄曾指出,網上證券業在港股要經營成功是非常困難,但無奈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下,網上交易很自然成為各證券行的必然服務,但礙於發展該業務的成本非常大,對一些中小型證券行來說根本難以負擔,合併賣盤是唯一的出路。加上未來最低佣金制度將會取消,不少大型證券行都趁現在吸納多一點客戶,穩定自己的市場佔有率,以減低成本。
以萬勝集團可能出售的事件為例,其與廣東華僑信託投資、東高國際等組成了多間合營公司,收購者可透過萬勝集團這方面的網絡去開拓內地的市場,可見不少證券行除了本地市場外,內地市場亦成了他們所關心及致力開拓的目標。事實上,隨QDII及CDR的計劃推出,本港及內地證券市場愈來愈緊密,不少本地證券行都積極為發展國內市場而鋪路,亦成了近日證券業收購合併潮的一個主要原因。
雖然近日被市場收購的證券行其股價都有不錯的升幅,但這些證券股的成交往往十分低,投資者在吸納時會有一定風險,如想在證券股中尋寶,要非常小心。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