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剛經歷了最令人揪心的九天,父母帶着子女燒炭自殺的倫常慘劇,在這九天內接連發生三宗。四代賣炭的六十五歲老人邱兆民聽到這些消息後感慨良多,他怎樣都想不到,一向帶給人們熱和光的炭竟然成了殺人工具。曾經飽嘗酸甜苦辣、對生命深有體會的邱兆民不無感慨:「寧願賣少啲炭,亦唔希望再睇見有人燒炭自殺!」 記者:林社炳
邱兆民說:「我屋企幾代都賣炭,見過唔少人生活艱難,但幾十年來從冇聽過有人會燒炭自殺。但係到咗今時今日,香港人竟然燒炭自殺……」老人語氣中不勝欷歔。邱伯家族四代都從事賣炭,子承父業,一代代承傳下來,到他這一代已是第四代了,可說是見證了香港炭業由幾十年前無家不買炭,到今天氣體燃料霸佔家用市場的興衰。
一塊塊黝黑的煤炭,背後的故事邱伯瞭如指掌,正是由於這種認知,才令他對動輒燒炭自殺的港人深有感觸。
原來,他家族經營的炭主要貨源來自落後的中南半島金三角等三不管地帶,印尼和泰國的窮鄉僻壤也有出產。邱伯說,這些地方窮困的程度遠比香港惡劣,但他和這些地區打交道幾乎一輩子,可是從來沒聽說當地人自殺,「佢哋為求兩餐一宿,逆境求存,香港人應該向佢哋學習。」
就算在香港,邱伯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生活無論如何艱難,從沒聽過有人燒炭自殺。以他自己為例,生命中也曾經過不少高低起伏,最高峯時是四九年前賺錢回鄉買田買地,結果共產黨一來,全部化為烏有;今天,邱伯每清早送貨兼做司機,從元朗貨場把煤炭送到雜貨舖和燒烤場,每日賺四、五百元收入,與老妻安樂度晚年。
這位自力更生的老人說:「有所謂雪中送炭,可見炭給人送暖驅寒;我寧願做少啲生意,亦唔希望再睇見有人燒炭自殺……。記得四、五十年代,月薪只得十五蚊,如果講慘,今時今日真係無以前咁慘,生活好過以前多多聲。現代人安樂慣,又使慣未來錢,突然環境唔好,以前搵開萬幾銀,突然搵得幾千蚊,覺得好辛苦,一時睇唔開做出儍事。」
他奉勸世人:「人生不如意嘅事多過如意嘅事。樣樣事邊度有咁理想㗎,但係總唔信成世都咁衰,有時唔如意,應該諗辦法解決,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一定要向好嗰邊諗至得呀!」
邱伯說,曾祖父開創的炭業生意曾經有一段光輝歲月:「當年邊戶邊家唔係燒柴燒煤,賣煤就好似賣米咁重要,受政府管制,皇家倉亦要有存貨。記得當年政府都有同我哋攞貨,監房同妓院都係我哋嘅大客仔。想當年,香港的炭業批發多達百多間,但現時只剩下六間苟延殘喘。」
隨着行業式微,風光不再,這盤家族生意交到邱伯手上時,他三個兒子已提不起興趣,寧願投身電腦和運輸業;只剩下邱伯,仍然在黑黑的炭塊中,把祖業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