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惠芳報道】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要作政治任命,被學者批評為整個高官問責制(俗稱部長制)最壞的設計;據悉,港府所以被迫放棄由一位政治中立的公務員之首,統領十八萬公務員的設計,是基於中方的強烈反對,擔憂重現「董陳不和」現象,乃出現「半部長」式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的安排,令十八萬公僕全部歸特首統領。
即使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去年向傳媒介紹部長制的構思時,整套規劃是設立一個首長級第九級的公務員之首。但特首董建華上周三推出的部長制,卻完全放棄此構思。
據悉,公務員之首的設計受到中方強烈反對。由全國政協常委徐四民出任社長的《鏡報》月刊,今年二月號刊登《高官問責制有待基本法完善》一文,有官員一看,心裏已感不妙,嗅到中央反對設立公務員之首的先兆。文章指出,部長制必須符合《基本法》,但當局「準備設立常任秘書長的職務,統領公務員隊伍,成為公務員之首。這種提法不完全符合《基本法》的有關規定。」文中又強調:「行政長官是全體公務人員之首,其他人不能取而代之,不能僭越。」
據悉,中央擔心一旦設立公務員之首,會重現政務司前司長陳方安生的問題,公務員繼續與董建華不合作;董建華於是大筆一揮,將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歸入政治任命的局長。
依據新的構思,日後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就是公務員之首,替代政務司司長在人事方面的大權,上至首長級第八級常任秘書長的調職及其他政務官的升遷,都由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總管。常任秘書長日後不滿局長的命令,也是向這位人事部主管投訴。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批評,將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作政治任命,是「最壞的設計」,未能將文官系統與政治任命官員分開,結果會導致文官系統的政治化。
民主黨公務員事務發言人張文光指出,不排除提出要求政府成立「部長守則」和「公務員守則」的議員決議案,規定局長不能施壓強迫公務員作出有違公眾利益的事,也保障公務員拒絕服從有違道德良心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