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時兩宗拉子女陪死慘劇<br>各界救亡促愛惜生命

10小時兩宗拉子女陪死慘劇
各界救亡促愛惜生命

【本報訊】繼前日牛頭角下邨揭發母親攜子燒炭死亡,昨日凌晨將軍澳富寧花園又揭發母親攜年幼子女燒炭不治,十小時內三名分別五歲、七歲和九歲的小朋友相繼慘死,五條人命喚起了包括醫生、社工和傳媒等連串跟進行動,一場社會全方位參與的救亡運動一觸即發;而學者和議員則批評政府在事件中反應太慢。 記者:梁洵瑜、陳水忠、王偉禎

警務處處長曾蔭培昨斥殘害子女的父母沒有權利去奪取子女的生命。他形容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整個社會都需積極面對解決。

培訓150醫生防自殺
根據警方資料顯示,去年共發生六十六宗兇殺案,與家庭問題有關的佔百分之四十二,當中有十四名父或母殺害子女。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透露,中文大學正進行一項培訓計劃,訓練一百五十名醫生,當他們遇到病人出現不尋常失眠或抑鬱時,作深入了解,有需要時即轉介到中大健康情緒中心。他表示,根據一些研究,一般人在自殺前四個星期都會出現失眠或煩悶徵兆,他們可能會往求診,倘若醫生能及早發現,將個案轉介精神科醫生,或可阻止他們自殺。

招募千名生命天使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總幹事倪江耀表示,該機構今日開始會進行一個招募「生命天使」計劃,招募一千名「生命天使」,關懷身邊的鄰里朋友甚至不相識的人,希望及早發現需要幫助的人,主動提出協助,避免再發生慘劇。該機構並會在全港發起一個珍惜生命約章(圖)簽署行動,提醒大家愛惜生命。
鑑於傳媒報道自殺新聞可能會導致模仿效應,部分電子媒介昨日中午亦把這則新聞放於首數則新聞之內,而至傍晚新聞,包括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則把這則新聞放於較後時段,內容亦包括一些尋求支援的方法。
當中無綫電視新聞及資訊部總監羅燦認為,由於現時整體社會情況不好,業內報道負面新聞時要留意其影響力,因當情緒受困人士未必理性地分析事件,如報道造成渲染效果會導致惡性循環,故新聞界應要克制,報道時提供解決困難的支援方法。
不過,多位社會人士則批評政府在事件處理有不足之處。李誠指政府沒有將自殺當作一種病症,但其實如果經過適當的輔導或轉介,自殺是可以預防的。他表示,政府部門目前在處理有關個案時各有各做,資源往往不能及時適當運用,因此他建議政府可以成立一個統籌機構。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李德誠指摘政府對燒炭自殺的趨勢反應緩慢。他提議當局主動在度假屋地方進行生命可貴的宣傳,並在炭包上附上鼓勵及支援資料。

「只喺出事後救亡」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婉嫻表示,政府提供有關預防自殺的服務不足,故建議政府將有關情緒支援的不同服務統合,並擴大服務網。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雷張慎佳亦批評「𠵱家好似救火咁,政府只會喺出事之後先做救亡!」
政府發言人回應,就近日發生的個案表示痛心,強調即使父母遇到困難,亦無權奪取小孩的寶貴生命,並指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提供足夠的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