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足球》奪得最佳電影,說明香港電影工作者,其實比荷李活電影人更明白,電影是一種工業,不會有一種既定的意識形態來規限得獎機會。
周星馳的《少林足球》能名利雙收,除了是星仔個人一次奮鬥外,還可以看到香港人多年來努力調和中國傳統和現代科技的成果。結局雖然有點神話化,而且由《時代》周刊的封面來找尋成就的認同,似乎有點要由外國人肯定自己成績的味道,卻也看得出香港人?中國人如何希望衝出亞洲,進入全球化的大門。影片確然拍得熱鬧非凡,視覺上也充滿幻想,充分發揮電影語言力量,得獎其實是合理的。而且也反映了這個世代,所謂商業和藝術電影的二分法早已落伍,實驗和主流經過多年的對話,改變了當代電影的生態。
對於我個人來說,岸西得到最佳編劇是令人欣喜的,當年其所主演的《七女性》其中一集,已是我輩編劇者的心儀偶像。《男人四十》劇本紮實有神采,證明岸西不愧是多年來最被低估的編劇精英。至於鄭秀文挾三部電影提名而來,敗給張艾嘉,可能是票源分散的結果,然而張向來是實力派演員,每次演出都放進了無限感情,這是新一代演員需要學習的。
影評人: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