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官員齊齊發火,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建議日本應更積極放寬貨幣政策和追加預算為干預內政;財政經濟大臣竹中平藏附和鹽川對國基會的斥責之餘,更對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日本主權信貸評級調低,指其毫無理據而提出不滿。
與此同時,美國副財長戴萊(JohnTaylor)亦指摘國基會危言聳聽,指美國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將為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威脅,並反駁赤字實反映美國存在較佳的投資機會云云。
全球兩大經濟體系政府要員均對國基會的「提示」表示遺憾,是因為不滿國基會蓄意在其傷口上灑鹽,抑或真正一針見血地刺中他們的痛處?
事實證明,日本政府過去多次大灑金錢圖振興經濟,結果有如擔沙塞海,徒勞無功。失業率依然高企,通縮更是揮之不去,銀行呆壞帳堆積如山,整個銀行體系,說得嚴重點已是技術上破產。
日本政府卻只顧透過銀行幫「死魚」(已無藥可救之企業)復活,然那些雖然奄奄一息,但仍存一絲希望的中小企卻賒借無門,又如何能穩定就業,刺激消費?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惹來非議,實在難免。
本欄曾多番指出,小泉政府應對症下藥。目前最急需解決的是如何摒走「通縮」這頭怪獸,資產有價,甚或回升,可望紓緩呆壞帳壓力。此外日圓必須貶值至某水平,讓日貨更具競爭力,內部則應設法增加就業,讓「生魚(中小企)能繼續生存或成長。政府若只照顧大企業或為他們「填氹」,根本不切實際。
至於美國經常帳赤字擴大是否一枚計時炸彈?若經濟未能持續增長,將隨時引爆!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