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填海 拆建物料過剩

減少填海 拆建物料過剩

根據土木工程署資料顯示,香港每年因拆卸建築物而產生的拆建物料多達七百多萬立方米,政府則只能接收其中六百多萬立方米,其餘的惟有運往垃圾堆填區,每一百萬立方米的成本是一億二千五百萬元。
政府接收拆建物料後,唯一安置辦法是用作填海,但隨着填海工程減少,政府已承接乏力。有鑑於此,土木工程署將會在將軍澳一三七區(工業邨毗鄰)闢設一個臨時填料庫,利用該幅一百公頃的土地,免費接收建築業產生的拆建物料,預料可儲存六百至八百萬立方米的拆建物料,但只足夠應付兩至三年,預計最快可於本年底運作。
其實土木工程署也意識到私人發展商使用拆建物料填海的可行性,並正與兩個發展商洽談,希望他們會使用由政府免費供應的拆建物料。據了解,恒基位於油塘的一個物業發展,在環境評估報告內,也提出使用拆建物料填海。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