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預科生都認為,文化科的範文並非有助學生更加了解中國文化。對的,其實那六篇範文所探討的文化問題,着重於訓練學生的批判能力,因為道德是沒有普世標準的,當回答有關問題時,就自然沒有標準答案。正如美國攻打阿富汗,在西方社會中,人們都傾向認為美國的做法是對的,因為國家受到敵人突襲,而要作出還擊以保護國土。但是,拉登發動襲擊,亦是要保護伊斯蘭人民的利益,因為美國在以巴事件中偏袒以色列,故拉登亦要為巴勒斯坦人民着想,去進行突襲。所以,文化科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便可令人接受而得分。學生發覺標準答案往往令人失望,其實是他們的想法還未到達更深的一層,就像伊斯蘭國家的人民,也一樣無法接受美國攻打阿富汗的藉口一樣。
故此,六篇範文主要是令學生能提出駁辯,就如吳森的《情與中國文化》一文中所提到的中國人的愛是着重「關心」或「顧念」,西方人的愛是着重「探究」和「好新」,而作者便大膽立論,說這兩個分別正是西方和中國文化之差異的根源。在此,通常便是要學生討論的地方,因為對於這個論點,是較容易被學生提出辯駁。
要學習中國文化,其實要靠文化科的指定讀物,如《西潮》、《中國文化常識》等,這些書籍便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工具,只要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和認知,便能掌握到中國文化的精粹。
中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