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股穩守在萬點之上,一向對經濟預測保守的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也承認美國經濟已經復甦了。但是否經濟真的會從此步入坦途,重新開始新的經濟周期?有一部分人相信美國經濟仍處於脆弱期,有多項不明朗因素實足以阻礙經濟復甦,今期《財富》雜誌列舉了數種這類不明朗因素,很有參考價值。
 (1)中東局勢─在美國默許下,以色列用最先進武器強佔巴人土地,巴人也以自殺式炸彈回應,死傷纍纍,衝突雙方新仇加舊恨,不知何時方休。也因美國立場偏袒,激起和加深了回教世界國民對美國的怨恨,結果是恐怖襲擊或許在美再度發生,嚴重擾亂脆弱的經濟復甦步伐。
 (2)油價飆升─中東石油出口國如沙地阿拉伯、科威特等的政權都是親美的,不排除大規模的反美浪潮把現政權衝垮,這樣一來可靠的石油出口頓成疑問。而作為美國石油第4位供應國委內瑞拉的政權也極不安定,油價由今年2月的20.50美元升至現在26.50美元,升幅也達30%。據統計,如每桶油價升10美元,便會相等於總體加稅700億美元,對經濟復甦絕對是負面的。
 
 
 (3)利息攀升─去年經聯儲局減息11次後,現今短期美息已跌至40年低位,聯邦短息(FedFundRate)已跌至1.75厘,但長債利息卻維持高位,現時10年國債利息是5.22厘,這是美國很久沒有出現的極端傾斜利息曲線(Steepyieldcurve),按揭利息也有上升迹象,即是說,金融市場已預測利息必升。踏入今年3月,美國金融界已不斷預測聯儲局快將加息,大部分人相信全年加幅會達1.75厘,這對消費和投資都不會有幫助。
(4)消費減弱─無可否認,美國今次能夠避免衰退,最大的功臣是國內消費者,即使在911事件後,經濟遭受連串打擊,他們仍然實行消費救國,期間,除股市大跌外,其他主要個人消費項目如房屋、汽車、衣食都是有增無減。但近期調查顯示,雖然消費者信心指數仍高,但實際消費計劃已減,例如最近調查顯示,只有6.7%的人計劃未來6個月會買汽車,消費者疲態已現。
 
 
 (5)盈利消退─維持經濟增長要靠兩大支柱,一是國民消費,二是工商業投資。如前所述,消費者已盡全力令經濟維持增長,但長久下去,獨力難支。但可惜工商投資仍未見起色,根據調查的50家公司顯示,只有6家表示今年內會增加投資,24家會不增反減,另20家維持不變,不敢投資原因主要是盈利似有若無,對前景沒有信心。
 (6)通縮威脅─近10年來美國主要物價不斷趨跌,由去年起跌勢加劇,自去年2月起,一年內物價跌了1.3%,是45年來跌幅最大。通縮主因來自愈來愈廉宜的進口貨物,高價者如汽車,低價者如鞋子,莫不愈來愈便宜。不斷下跌的價格令企業無利可圖,哪來資金再投資?長期來說會影響工人收入,進而減低消費。
 以上數點都言之成理,在現時環境確實可能發生。這解釋了為甚麼美股總是躊躇不前的原因。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