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擔心,在現時政府無力改善失業及經濟問題情況下,類似吳家四口苦況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
 他促請政府積極為競爭能力較低的市民,提高就業機會,如津貼僱主聘請那些因工傷或傷殘而客觀條件較低的人士,以改善本地失業問題。
 何喜華認為,領取綜援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與尊嚴和個人能力無關。他呼籲有經濟困難的家庭,向社會福利署尋求協助,以度過難關。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註冊營養師湯棣然表示,兒童在發育時期,必須有均衡充足的飲食,每天應飲用兩杯奶類飲品,進食三至五両肉類和適量的蔬菜水果,單吃白飯絕對沒有足夠的營養供應。
 他續稱,兒童長期欠缺均衡營養,會導致發育不良,除出現偏瘦及矮細的情況外,嚴重的更會有水腫及影響身體器官機能。
 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表示,市民面對逆境困難,應開放自己,盡量找親友和專業的輔導人員傾訴,避免自我封閉,鑽進牛角尖。
 他稱,倘若情緒失控,甚至有自毀傾向,可嘗試將抑鬱發洩出來,包括做運動、大聲叫喊甚至拍打沙發;稍為冷靜之後,可思索並用紙筆記錄自殺會帶來甚麼負面影響,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可藉以減低自尋短見的衝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