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賣地成績理想,一般評論認為對樓市有正面刺激作用,從地產發展商出高價投地可以顯示他們對樓市的信心,因而判斷後市可以看好。以上的論點理據其實絕對虛弱,乃膚淺之見。
首先,發展商出高價投地,未必代表樓價一定會升。從前樓市興旺時,通常由賣家決定售價,由於市場求過於供,買家便無討價還價之餘地,此現象在經濟學上稱之為「賣家市場」(Seller'sMarket)。賣家(發展商)會基於本身預測的樓價水平來計算自己的成本價,而成本價主要是地價。故此,賣地成績可反映發展商將來為此地皮物業的開價水平,而所謂的「啟示」作用就正由此而產生。但現在的樓市供過於求,是一個「買家市場」(Buyer'sMarket),賣家絕無討價還價之餘地,用高價投地再以高價推出樓盤,買家絕對可以不買,或者選擇呎價較平的樓盤,根本不需要跟隨發展商所訂的價格去搶貨,試問賣地成績如何可以有啟示作用?
以賣地成交價作為樓價走勢的參考因素,只會發生在投機炒風熾熱、地產泡沫的年代。現時分析樓價走勢,應從供求情況、租金回報率及供樓款項佔平均收入的百分比着手。以高價投地,希望從而托高本身土地儲備的估值,又或者希望令自己同區即將推出的樓盤可以訂出較高的售價,是絕對自欺欺人的想法。
以股票投資者的角度,若地價低企,能於低位買地的地產股最值得吸納。大家有否見到長實(001)於97年前之地產高峯期買地?現時三大發展商長實、新地(016)及恒基(012),會否在公開拍賣會高價搶地呢?在商言商,買地一定要先計成本,若賣地成績不理想,正表示發展成本較低,此一投資的贏面自然會較高。當然,大前提一定要假設現時的樓價已跌至合理水平(租金回報率及供樓佔收入比率皆吸引)。買股票最重要是有盈利,低買低賣,樓盤貨如輪轉,才是賺錢之道。記得在去年年中賣地成績不理想,大行分析報告仍唱淡地產股之時,筆者已主力推介地產股,就是基於以上論點。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去周賣地之後地產股股價表現這般強勁?其實主因是樓盤銷情理想,地產商能成功套現獲利,而此等樓盤之地價很多已做足撥備,來年的盈利自有保障。若輕信賣地成交價高而輕率入市吸納物業,希望短線獲利,實在冒險之極。大市方面,現時仍處於10500-11500點上落市波幅之內,加上本周將進行期指轉倉活動及準備期指結算,暫時仍會維持上落市格局。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沈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