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理論是經驗的概念而非經過學術驗證的理論。相反理論確有其實用價值,但現時投資者普遍對此概念太鬆散了,並不能將相反理論的功能有效發揮。
群眾的集體行為朝錯誤的一方,究竟應在何時、何價入市以反其道而行呢?RSI(相對強弱指數)高於80多少才應入市沽空呢?RSI若低於20,甚麼水平才是低吸良機呢?相反理論都並不提供答案,應用相反理論者,其實只靠自己的另一些分析甚至只靠直覺入市,但出現錯失的機會不小,而潛在的損失亦可能很大。
相反理論之精神其實不在於為投資者提供入市或離市契機,而只是提出一種「物極必反」的忠告。
當人人看好大市,人人進入某隻股票,股價突然間急速向上發展,必逐步逼近升浪的極點,之後股價自然會由高位回落。當RSI升抵80或跌至20的超買或超賣警戒線水平,便可能與極端差距不遠,隨時會出現物極必反的引力,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但在股價未到達極端之前,向上或向下之趨勢仍將持續。投資者應着眼於相反理論提出的物極必反概念,股價急升時有隨時「見頂」的警惕,急挫時有隨時「見底」的意識,而不要誤會有甚麼即時入市或離市的啟示。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