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不景下,市民對食肆及商舖「呃秤」的投訴增加,有市民疑被騙五毫子也投訴。海關消費者權益保障課去年接獲涉及《度量衡條例》的投訴達三百多宗,較前年增加超過兩成。其間經海關人員喬裝食客「放蛇」,成功檢控兩間出售海鮮時分別「呃秤」兩成半及三成多的食肆。 記者:陳沛敏馮永堅
海關消費者權益保障課高級貿易管制主任張民發接受訪問時指出,近期接獲消費者投訴被「呃秤」的個案增加,除因當局去年十月推出《度量衡條例》及海關投訴熱線的宣傳廣告外,也受經濟環境影響。他解釋:「𠵱家市民大眾搵個錢艱難咗。」因此消費時一旦懷疑受騙,會立即投訴,海關曾接獲投訴被騙「五毫子」貨品的個案。
不過,也有個別「飛擒大咬」的個案,包括有生果檔及廢紙回收商等,「呃秤」比率達三成至四成。張民發認為,商戶蓄意「呃秤」的情況未有惡化,因經濟愈差,商戶競爭就愈大;若消費者光顧一次後發覺不對勁,下次便不會再來光顧,欺騙顧客的商戶反而得不償失。
去年接獲三百零九宗投訴中,一百七十多宗涉及街市攤檔;六宗涉及食肆;其他則包括各行各業。檢控方面,去年票控六十七宗違反《度量衡條例》的個案(見表),食肆佔兩宗。
被控的其中一間食肆位於粉嶺,市民投訴食肆出售的白灼蝦不足秤,海關「放蛇」光顧,點了兩斤每両五元的海蝦,量重後實際只有一斤半,即少了兩成半。
經調查後,海關發現,食肆在磅做了手腳,食肆的持牌人及魚池負責人被控行使不準確量重器,分別被判罰款一萬七千元及一萬二千元。另一間被控食肆位於灣仔,遭食客投訴其出售的蟹「呃秤」,海關「放蛇」時點了一隻蟹,食肆稱有兩斤十三両,實質只有三十両,持牌人被控供應貨品的數量少於宣稱,被判罰款三千元。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伍德良回應時承認,在目前的環境下,顧客較以往更注意食品的價錢和斤両,沒有以前那樣的「豪氣」。但他認為,消費者着重本身的權利是可以理解。他又解釋,行內以一斤作十六両計算,但量海鮮時難免帶有海水;大閘蟹等又綁有水草,因此一斤可能實際有十四至十五両,為免爭拗,業內盡量以「件頭」出售海鮮,即標明某條魚約多重,實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