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告金朝陽 結果影響深遠<br>網上留言惹誹謗官司

南太告金朝陽 結果影響深遠
網上留言惹誹謗官司

【本報訊】在互聯網上發牢騷、批評謾罵,本是常見現象,但究竟有沒有法律責任?在互聯網急速發展下,誹謗官司也開始伸延到網上。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南太電子,日前入稟香港法院,控告金朝陽(878)旗下附屬公司,在網上留言板散播不利南太的消息,要求禁止有關方面繼續散播不利言論及索取賠償。此案若成案例,將影響深遠。

法律界人士謝連忠表示,本港過去只出現過控告留言板經營者,類似南太控告網上消息來源的訴訟未試過,難以估計結果。若控方勝訴,先例一開將引發更多訴訟。

股價下跌入稟索償
事緣本年1月10日於雅虎網站上設立的Yahoo!NTAI(南太)留言板上,出現一篇署名「aisinkakra」的文章,內容涉及南太存貨、國內員工薪金、主要客戶Epson、Sharp及HP、公司的技術及管理等的文章;同日另一篇文章則論及南太計劃將利潤較高業務分拆在港上市;而1月14日署名「josephwongcw」的文章又批評南太與TCL聯盟,並建議投資者拋售其股票。
南太表示,消息令公司股價受壓,2月1日前20日平均價格為16.24美元,較1月9日時的16.87美元,下跌0.63美元或3.37%。以其已發行股數1040萬股計算,市值損失了約655萬美元。
南太經追查後,指3篇文章均透過互聯網協定(IP)的同一地址發出,背後IP地址為金朝陽所擁有,遂入稟指控金朝陽誹謗及要求索償。

資訊科技界人士指出,互聯網上的IP地址就如同現實世界的住址一樣,主要作為識別資料來源地。個人、企業用戶透過租用專線或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服務,背後均會獲發一個IP地址以作識別;調查駭客或電腦病毒來源,主要方法也是透過尋找發放消息的IP地址,找出背後的嫌疑犯。
雖然ISP提供服務予用戶時,會將其IP地址再細分成一組IP地址以作識別,用戶於不同時間透過其發出資訊時,便可能會獲得不同的IP地址。但業內人士指出,若有需要,ISP經營商可透過內部系統,利用logfile追查該IP地址何時或何地被使用。
業內人士認為,若有辦法證實資訊是由該個IP地址發出,而資訊則透過互聯網公開予公眾,擁有該IP地址的機構或人士也難以逃避指控。不過,IP地址持有人有很多理由可作出抗辯(如IP地址被盜用),類似的爭拗將十分冗長,一般亦會在庭外和解了事。

公眾網店恐受影響
謝連忠則表示,網上留言板就如同傳播媒體一樣,現時南太入稟控告的便是留言板上的作者。但憑藉IP地址未必能界定作者,只能顯示一部電腦或IP地址持有人,卻不代表其便是作家。作者可能是員工、或入侵其網絡透過其網址發放消息者,訴諸法庭不是慣常做法。
他又表示,本港過去只出現過控告留言板經營者,類似上述的訴訟未試過,難以估計結果。不過,若控方勝訴,先例一開將引發許多訴訟。特別是一些公眾場所,如設有網絡電腦的咖啡店、商場等,若被人利用作為散播渠道,發表誹謗言論,引伸問題將十分之大,法律責任誰負將有很大爭議。他估計雙方最終有可能庭外和解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