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鄉:以教授出書斥沙龍阻和平

書鄉:以教授出書斥沙龍阻和平

以巴衝突持續,以色列總理沙龍的強硬立場絲毫沒有軟化的迹象。名義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是要搜捕巴人的武裝分子和摧毀「哈馬斯」等恐怖組織的基地,但行動上,以軍不理巴勒斯坦平民死活,用推土機把平民的房屋推倒,好使以軍坦克順利進出。戰鬥最激烈的杰寧,大部分房屋便被推倒,本來是人口稠密的市鎮,變成廢墟。在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人怎會放棄自殺式襲擊?

不少以色列人亦明白這個問題,BennyMorris這位在以色列任教的歷史教授便在其近著《RighteousVictims:AHistoryoftheZionist-ArabConflict》裏指出,由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立國開始,巴勒斯坦人便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迫害;在一九六七年六月戰爭之後,以色列方面更有計劃地散播恐慌,迫使數十萬計的巴人逃離家園,成為難民。兩年前的以巴和談中,其中一個不能克服的難題便是這些難民能否重返家園。BennyMorris是以色列人,他能夠公正地和勇敢地指出自己國家的不是實在令人佩服。不過他對前途卻十分悲觀,恰好因為他深明巴勒斯坦人所受的種種苦難,他認為即使以色列方面肯讓步亦不足以平息巴人的憤恨。換言之,對以色列來說只能硬着心腸,實施鐵腕政策,以高壓手段令巴人屈服。

以武力壓伏巴人
面對這種困局,以美國總統布殊和他的幕僚的政治智慧是不可能解決,更何況布殊有偏袒以色列之嫌。以巴對比,以方佔了絕對優勢,在和談中,以方亦完全處於主動。目前的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沙龍根本不想和談,只想製造既成事實,要巴人接受。
這種策略也是以色列復國主義者所鼓吹的策略。根據另一位以色列學者AviShlaim的《TheIronWall:Israel&theArabWorld》,以色列復國主義者中的鷹派早在上一世紀二十年代便主張必須以武力壓伏巴人,然後築起一堵鋼鐵的城牆把以色列人和巴人分隔。鷹派的主張其後成為國策,並且在一九四九年的獨立戰爭中大致實現。
但六七年的空前勝利令到很多以色列人野心勃勃。著名的以色列作家AmosElon在一部名為《ABlood-DimmedTide》的作品集裏指出,在六日戰爭中,以軍攻入耶路撒冷(之前由約旦管治),以色列的軍民隨即把「哭牆」一帶的巴人房屋推倒,他們要永久佔有這一歷史遺迹。Shlaim和Elon都認為六日戰爭的勝利令很多以色列人誤以為可以回復昔日大衞和所羅門王朝代的光輝,錯失了與巴人締結和約的大好機會,同時更令到以色列整體社會氣燄凌人和日益軍事化。Elon指出,獨立時以色列國會議員,百分之十五是女性,現時卻跌至百分之五點八。猶幸不少軍人已拒絕向巴人動武,希望以色列的和平力量能最終壯大。
馬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