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表示,七月一日新上場的十四位問責高官「或者有人想做特首」、「或者有人想做第二屆部長」,因此毋須擔心問責官員會為個人短期榮譽犧牲香港長遠利益。
全力推銷官員問責制的曾蔭權,昨日被記者問及,如何確保任期僅五年的問責官員,不會為了個人榮譽而推行一些犧牲香港長遠利益的政策時,作出上述回應。他相信接受邀請擔任問責官員的人士,都對社會有承擔。
一位接近董建華的傳統左派人士透露,北京亦希望借助官員問責制,為香港培養政治人才。他說,英國人在回歸前曾積極希望在立法會栽培治港人才,但已證實失敗,日後的問責官員反而有機會鍛煉為第三屆、第四屆甚至第五屆特首。
曾蔭權、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和新聞統籌專員林瑞麟,昨晨七時開始分批出席多個電台節目,為剛公布的高官問責制方案解畫。
曾蔭權表示,問責制對架構的調整安排「不想做出很大變動」,不會「一刀切將局和局之間全部撈亂」,他希望一年後政府就調整情況進行檢討,以作出改善。
他續稱,新的問責局長七月一日上場之後,政府會重新制訂各政策的優先次序。他不排除施政重點會與過往有所改變。按他個人理解,董建華現時最注重的有三大問題:一是如何令香港經濟走出谷底,解決失業問題;二是改革教育制度培養人才;三是制訂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