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年過四十,六十年代尾至七十年代中又曾經在旺角讀書的話,「美而廉」的名字想必會為你勾起多少當年往事,對於當時的學生哥,美而廉就等於今日的「麥當勞」,一句「美而廉等啦!」是很多學生午飯時間必說的一句話。
當年旺角區中學林立,但連鎖快餐店尚未流行,學生們解決午餐問題,除了帶飯壺或光顧大牌檔之外,便是茶餐廳,當年區內比較著名的茶餐廳,計有美而廉、金牌、金馬、ABC、麗斯等等,其中美而廉算是價錢較便宜的,因此深受學生歡迎,七十年代初,一個午餐只收一元六角。
美而廉在一九六四年開業,至今已有三十八年歷史,全盛時期有七至八間分店。
香港飲食業東主協會主席麥耀堂指出,香港特有的茶餐廳早於三十年代之前已頗為盛行,當時叫做「冰室」或「咖啡室」,一般只提供簡單的西方食品,如西餅、蛋撻、咖啡、奶茶等,至六十年代發展成「茶餐廳」,提供的食品也比較多,至現時更加多元化。
一般茶餐廳的收費都比較便宜,歷史悠久的例如有中環威靈頓街的樂香園咖啡室,又名「蛇竇」,開業近六十年,據東主稱,四十多年前,因為《新晚報》一篇報道電話公司職員經到常到樂香園偷懶「蛇王」,因而得「蛇竇」之名,東主其後索性在店名卡片之前加上「蛇竇」二字,成了一時佳話;另外,跑馬地的祥興和上環的海安咖啡室,據說也有五十年歷史,根據資料記載,香港第一間華人開設的餐廳,可追溯至一九○五年在域多利皇后街的「華樂園」。
至於今次美而廉引起的「最低消費」問題,據美而廉一位員工稱是源於六、七年前,當時因為區內出現不少色情架步,很多「馬伕」在餐廳內「打躉」等人,叫一杯飲品一坐便坐上幾小時,東主於是訂明「最低消費」制度,沿用至今。
其實「最低消費」與「淨飲雙計」有同一作用,據已故作家魯金所著的《香江舊話》稱,「淨飲雙計」起於「七七事變」之後,當時因為內地很多人來港避難,他們大多以經紀為臨時職業,為了方便聯絡,往往會利用冰室及茶居作聯絡站,只坐不吃,東主為杜絕這情況,便實行「淨飲雙計」制度,及後再演變出「最低消費」。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