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首銳意推行高官問責制的日子(七月一日)還有不足三個月,競猜誰是問責局長的遊戲早已開始,至今傳得最確實的名字只有一個––行政會議成員唐英年。唐英年接受本報訪問時雖然堅持在現階段應討論問責制架構而非人選,但表明商界人士加入政府,的確可令政府運作更有效率及配合市場需求;他又認為公務員都是聰明人,應會明白新架構下新人事新作風,從而作出配合而非對抗。 記者:蕭煒春
本身為半島針織廠有限公司主席的唐英年昨日接受訪問時強調,公務員體制內一向精英雲集,但若能吸納數名商界精英加入政府,可將商界文化帶入公務員系統中。
他指出,本港商界一直面向世界,對於市場經濟、如何快速反應回應市場需求,有一定的經驗與認識,若能與公務員體制內廉潔而有承擔的文化融合,可加強政府運作的效率。
外界一直擔心,公務員與空降局長將難以相處。唐英年出任立法會議員多年,屬少有在公務員口中褒多於貶的議員。唐英年坦言,若局長對公務員架構有一定認識,雙方合作應該不難,因根據他的認知,公務員都是「好聰明、好現實」的,會明白這是架構上的轉變,「你好唔鍾意佢𠵱個人(局長)咩,就算俾你getrid(撤除)咗,無人擔保下一個嚟嘅會比𠵱個更好,可能會重衰咗。」「你getrid咗個人,但個位仍然喺度。」
問題是,董建華五年前出任特首時,公務員同樣知道這是政治現實,只是,五年來,特首與公務員不咬弦的傳聞,仍是無日無之。唐英年承認,關上房門的爭論一定會有,任何一位外界人士出任局長,都應該歡迎公務員向他提供不同的意見,「如果唔係就係公務員做咗yesmen,而唔係局長做咗yesmen。」但他堅信公務員是有紀律的一群,爭拗過後下了決定,自然會貫徹執行決定。
對於問責制下局長犯錯無罷免準則,唐英年重申《基本法》訂明主要官員任免權在中央,只是局長應該在甚麼情況下才引咎辭職,目前確難有清晰而客觀的規條,「相信社會人士唔會期望𠵱個模式一行出嚟就係最完美嘅模式……大家應該畀一啲空間畀個制度去行吓。」
他反而呼籲各界對商界局長較為寬容。據了解,特首在商界物色人選加入政府的過程中,多次碰壁。唐英年指出,商界人士出任公職是因對社會有承擔,本身有自己生意的尚好處理,打工仔要考慮的更多。「牽連到嘅問題,(個制度)係咪易入易出呢?因為如果話易入,出嚟嗰陣時話唔俾做本行嘅,咁我諗佢都搵唔到嘢做,即係奪去咗佢嘅謀生能力。」
根據建議,商界局長離開政府後的一年內,可經具透明度的委員會審批後重返本行,他認為這個較寬鬆的安排,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