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股壇:華創重組效果欠佳

點股壇:華創重組效果欠佳

華潤創業(291)於重組之初,市場仍存在憧憬,但經過一連串的注資後,突生枝節而中止注入物流業務,令市場失望,而過去注入的業務亦未能帶來理想貢獻,更使股價受到抑制。
華創去年盈利12.04億元,減少27%,每股盈利60仙,末期息10仙,全年股息18仙,減少14%,去年為出售華人銀行權益,已加派特別股息25仙。
出售華銀帶來虧損2.92億元,是業績減退主因,而發展物業灝景灣住宅利潤減少,以及售出華潤置地(1109)股權,也是影響因素。
物業發展的貢獻減少56%,只有2.08億元(未計總公司利息支出及行政費用),租金收入則增20%,主要是貨倉業務改善,盈利3.05億元,飲品業務以啤酒為主,銷售雖有強勁增長,而盈利則減31%,食品加工及經銷表現參差,而盈利則增27.5%至3.96億元,但主要是私有化五豐行股權增加的貢獻,石油及化學品經銷貢獻2.28億元,增7.9倍,是收購後全年入帳的結果,建築物料盈利減31%至1.41億元,零售業只提供盈利3092萬元,減7%,投資及其他收益減少93%,只有2773萬元,除出售華銀虧損影響外,投資於碼頭收益亦減。
石油業務去年全年入帳,00年底以21.44億元收購,按歷史PE(99年)6.7倍計,而去年PE則升至9.4倍(未計總公司支出),事實上,99年純利為3.19億元,去年盈利減28%。零售業亦令人失望,營業額40.2億元,盈利只有3092萬元,國內零售業頗佳,本港則甚差,華創計劃投資於國內零售業50億元,效果如何,仍待觀察。

股價高出資產值25%
華創股價7.45元,PE12.4倍,息率2.4厘,股價高出資產值25.2%,今年已無特殊虧損,亦再無物業發展收益,而新增的紡織業務可以帶來利潤,理論上應可增長,但多項業務均難樂觀,只能望穩,華創的重組,至今仍未能看到前景,股價亦不便宜,應作保留。
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