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大行分析員不隨便論市

投資學堂:大行分析員不隨便論市

近日美國美林證券出現分析員操守問題,這雪球好像愈滾愈大,今日不如跟大家一談分析員的兩大類別。機構投資者(如基金公司、人壽保險公司及藍籌上市公司等)與外資大行是顧客與銷售商的關係,機構投資者透過大行買賣股份及其他投資產品,大行則從中賺取佣金及其他費用。至於基金經理與大行的分析員,則是買家與製作兼推銷員的關係。
分析員可分兩類,Buy-side及Sell-side,Buy-side通常指在基金公司或為機構投資者工作的分析員,他們專門尋找可吸納的股份及其他投資機會。Sell-side指一般在外資大行工作的分析員,主要工作是分析股份及撰寫研究報告,這些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客戶作股份買賣,為證券行製造佣金收入。

以免得罪大客
基金公司雖然也可能設有研究部門,但一般來說規模皆不及外資大行的研究部般龐大,在研究個別股份方面,往往沒有大行分析員般深入及詳細,因此這些機構投資者甚依賴證券行的分析員所提供的資料。至於會否聽從分析員的報告作買賣卻是另一回事了,但機構投資者會參考分析員提供的資料來作他們自己不同的投資策略。簡單來說,Buy-side分析員是Sell-side分析員研究報告的主要用家之一。
早前筆者常為主持的電台節目尋找嘉賓而煩惱,本來筆者認識一些外資大行的分析員,也有一定交情,向他們索取某些資料,俗一點講即是向他們攞料,基本上問題不大(當然是合法合理的資料),可是請他們上電台做節目便很不容易。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其證券行不容許他們公開發表意見,又或有另一個指定發言人,可是內裏真正的原因是機構投資者不喜歡。
由於基金大戶們希望得到的是第一手(Firsthand)研究資料報告,即是最先知道的,假若分析員隨隨便便在電台、電視透露了,大戶們便覺得其付出的高昂佣金一點也不值,很可能因而轉往其他證券行,這樣便麻煩了。
筆者很佩服港台的曾智華,他主持的節目「晨光第一線」,常找來一些分量頗重的人物在節目中發表意見,他聰明之處是這些嘉賓不用真實姓名,可暢所欲言,故所講的內容也頗激。早前筆者無意中發現其中一個嘉賓的身分,真被他嚇一跳,想不到這猛人也會為曾智華做節目。
電郵:[email protected]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