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留意,財經的專欄作者,不論貌像馬英九(有咩?),還是范薯頭(多多都有),都有自己的大頭相片,刊載在欄內?
照相如何才自然?我向這些財經專欄作者的大頭相取經。
我發現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照相時,你一定要「側側哋」坐,只露出四分三個面孔。為甚麼要這樣?可能因為收起了四分之一個面孔,就等於把醜樣度收窄了25%吧。怎都好,總之,只有關帝的像,才不用側坐,才有資格兜口兜面對着觀眾和讀者,但你我又怎敢與關帝相比呢?
除了側坐之外,照相時眼睛望着哪一個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向前望,太過呆板、太過eager了,不自然。向北望,又略嫌太像思念二奶,又有點像梁錦松思念伏明霞妹妹,並不適合財經專欄作者的專業身份。還是向側望,才是眼神的最酷方向。
照片中向側邊望的財經專欄作家,倍能激發讀者的思想。就好像我,每看見這樣的「劇照」,就會思潮起伏,這樣想那樣想:那傢伙為甚麼不望鏡頭?他在和其他人談笑嗎?為甚麼不待談笑完畢才拍照?他眼睛望着的那個方向,是不是有師奶正在出浴?這幅照片,是不是被偷拍的?那傢伙有值得被偷拍的價值嗎?他頭側側,視線斜斜,咦,會不會是睡僵了頸?還是,他天生「射喱眼」?
但任何「扮自然」的照相姿勢,也不及這個自然:財經作者以手托着架在臉上的眼鏡框。光看照片,你不會知道這位作者,正在準備戴眼鏡,脫眼鏡,還是跌眼鏡。老實說,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幹甚麼。
下次有機會照相,我必會仿效財經作者,向側望,並以手托着眼鏡框,好像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似的。而,糊裏糊塗,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就是最自然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