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衝突令經濟蒙陰影

美伊衝突令經濟蒙陰影

中東衝突令世界經濟增長及財政穩定上蒙上陰影。為了解其嚴重性,我們且先考慮一下,有甚麼事不會發生。首先,伊朗及伊拉克不能向美國實施有效的石油禁運。出售石油令兩國衰弱的經濟維持活力,兩伊雖然反美也不會犧牲石油出口。她們深知道,俄羅斯及墨西哥等國,隨時可以吃掉兩伊的美國石油市場。所以抵制美國絕不會見效,反而損害自己。

伊拉克總統侯賽因不會蠢到步入禁運陷阱,好使他及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可以不時擺擺姿勢,令油價上升。僅是如此,已夠他們在阿拉伯觀眾面前盡顯領袖雄風。

更多地區受影響
真正的危機會來自戰爭或者石油設施遭受破壞。最重要的設施不是油田,而是輸油管、煉油廠及港口,它們決定石油的供應量,影響商品價格(spotprice)。海灣戰爭時,由於煉油廠可能遭摧毀,石油商品價格一度暴升至每桶四十美元。今次,更多地區受影響,戰爭破壞石油設施的風險更高,油價可能升得比海灣戰爭時更高。
如果美國攻擊伊拉克,上述危險就肯定發生。原則上,沙地阿拉伯會增加生產壓低油價。不過沙地不參加石油禁運,跟施行親美的石油政策,不是同一件事。畢竟沙地的內政並不穩定,政府必須平衡國內親美及反美勢力。美國運用石油儲備,也可稍挫油價,不過,一旦美伊真的開戰,油價將會快速上升。
這會在甚麼時候發生?美國對伊拉克提出三個要求:推動區域穩定、停止購買及製造大殺傷力武器、不再壓抑人民;侯賽因當然不會答應。不管歐洲是否跟美國合作,侯賽因都劫數難逃。問題是,伊拉克跟十年前一樣,沒有另一個政府既可以填補侯賽因下台之後的政治真空,又能被美國及阿拉伯國家接受。加上以巴衝突難解、推遲了攻打伊拉克的行動。這意味油價將會居高不下,甚至更上一層樓。
正如海灣戰爭一樣,美國、歐、亞消費者都將受打擊,令消費力下降,需求及增長放緩。美國及世界經濟放緩,終將影響資產市場,各國中央銀行就要面臨抉擇,一是放鬆銀根對抗衰退,一是調高利率對付高油價導致的通脹。

如果一遇通脹,央行必須收緊銀根,我們就要向牛市說再見。
誠然,石油對工業國家的影響已經下降,但是每桶石油再提價十美元,打擊也是極大。
如果上述事情都發生,美元走勢又會如何?目前美元相對歐元為強勢(但是一美元兌一點一歐元,仍未達平衡點),因美國的相對增長表現及作為世界經濟巨人的形象,足以支持強美元。軍事優勢更強化美國經濟的超然地位,不過從環保人士、反全球化及和平主義者、歐洲式犬儒主義,以至憤怒的「阿拉伯街頭」,都對美國諸多不滿,已令美國的地位備受損害。

美元將嚴重下挫
強美元難以令歐洲經濟在危機中得益,又受美國的負面形象影響,美元有嚴重下挫的危險。歐洲經濟疲弱,是現時唯一支持美元強勢力的因素。
畢竟把責任卸給美國,怪責他國對世界和平(包括以色列生存權)及推動世界經濟所盡的努力,是掩飾歐洲領導失誤的最佳辦法。畢竟,德國、法國及意大利的領袖,並非塑造世界秩序的材料。
(?ProjectSyndicate)
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會前首席顧問 魯迪.多恩布希(RudiDornbu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