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香港老人選擇入住內地的老人院舍安享晚年,其中有「小香港」之稱的東莞市樟木頭鎮,就因為早年大批港人蜂擁北上置業,不少長者隨兒孫到當地度假,被當地悠閒的生活吸引留下來,當地一所老人院過去三年就接收了超過五十名香港老人,在內地較罕見。負責人稱,正積極推動香港長者旅遊團,組織他們到當地親身視察,以消除他們對內地老人院的疑慮及偏見。 北上雜誌組
位於東莞市樟木頭鎮中心的樟木頭敬老院,除收容內地無依無靠老人外,還建有兩座三、四層高的院舍,合共提供一百六十八間獨立套房,專門接待港澳長者及海外的華人長者。該院現時共有五十一名香港老人入住,年齡界乎七十至九十多歲,最老的一位九十七歲,當中三十二人屬高度護理,五人屬中度護理,另外十四人為低度護理,能夠自行照料生活。
樟木頭敬老院總顧問袁澤流說,在該院居住的香港長者,很多都有子女在大陸工作,或在樟木頭置有物業,周六周日常到當地度假,順道探望住院的老人家。
他說:「不少長者在香港時,可能半年也沒機會與子女見面一次,反而住到樟木頭,子女每隔一、兩星期就來探望他們。」
八十五歲的谷玉芝,兩年前入住樟木頭敬老院,最初也老大不情願,有遭子女遺棄的感覺,但很快就習慣下來,還邀請女兒八十多歲的家翁來定居。
谷玉芝說:「我本來申請入住香港的老人院,也參觀過其中幾間,發覺環境很差,簡直就把老人家當『豬』一樣看待,用繩將老人縛起,又不准他們走動。我習慣自由自在,即使我行動不便,也可以叫工人用輪椅推我到外面曬太陽。」
谷玉芝五十七歲女兒李太坦言,當日考慮送母親入住樟木頭敬老院,完全是因為丈夫早年在當地買了屋。她說:「年輕一輩勞碌工作整個星期,周六周日當然想有些娛樂,很難要他們特別抽時間來探望老人家。我在這裏有屋,周五晚放工後一家人上來,周日晚回港,其間可探望母親,也可休息一下。」
港人考慮在內地養老,通常最擔心是醫療問題,例如如何安排生病的老人家過關回港就診,以及因小病入住當地醫院的費用等領取綜援的老人,就會擔心離港一段時間會否被扣減援助金。
袁澤流說,一般接待港澳長者的內地敬老院,均會有相應安排,以該院為例,他們與樟木頭醫院掛鈎,醫院提供免費救護車服務,也承諾「先醫後付錢」,還提供八折的入院優惠。
另外,該院也會協助在港領綜援的長者在內地開設銀行戶口,直接將援助金滙到當地支付生活費。
而為了消除香港老人的疑慮,該院特別將五十間套房重新裝修,以極低的價錢租予一些旅行社,組織老人團到當地遊玩之餘,順道考察院舍環境,過往就有不少老人家是因參加過這些旅行團而最後選擇留下來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