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剛公布今年首季經濟增長達7.6%,比朱鎔基總理較早前預期的7.5%及官方預期的7%目標為高,但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政府進一步加大公共開支,非由內部需求所帶動。
今年首兩個月的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達24.5%,比平均的20%以下增長幅度為大,而且政府在年初已加大公共開支幅度,而非在年中才開始,這做法亦是較為罕見。這種情況反映出中央政府希望用盡力量去維持國內經濟增長的幅度及動力,尤其在中國入世會導致企業競爭激烈及失業率上升的關鍵時間,經濟增長勢頭便變得非常重要。經濟增長動力維持不僅可紓緩下崗工人所帶來的壓力,對維持社會穩定亦十分重要。
不過,利用加大公共開支去刺激經濟增長的動力,將要付出財政盈餘下降的代價。今年首季政府的收入只增加3.4%,但政府開支卻大升23.9%,故令到首季財政盈餘相對上年同期大挫60%。據官方預測,02/03年度的財赤將會高達3097億人民幣,略高於GDP的3%,比98年的1.2%高1倍以上。
近幾年中國財政赤字上升已令市場擔心中國過分依賴公共開支去刺激經濟的問題,由於人民幣在短期貶值的機會不大,故相信未來中央政府會從貨幣政策入手,即加大貨幣供應及鼓勵借貸。
由此可見,國內未來經濟增長動力的勢頭能否維持,仍有很大的挑戰。
網址:
鄧聲興